(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父母專訪:讓孩子更有「胃口」── 陳廷三博士


位爸B、媽咪,如果有人問你:「孩子是你的誰?」你會怎樣回答?會是「我的女王、大王、公主、王子、寶貝、心肝」?還是「我個衰仔、衰女、化骨龍、麻煩友」?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專業顧問陳廷三博士的答案是:「我的骨肉」,是講情感、講注意力、講胃口……的親子歷程。



不講方法講情感

陳廷三博士專門做家長教育及輔導工作,經常受邀出席家長講座及工作坊。對於教育孩子,除了學術上的專門研究,他從當父親的多年經驗中(兒子已成年,女兒已是高中生),也歸納出獨特見解。對他而言,為人爸爸不輕鬆,只可前進,不可停下來;但與孩子相處卻有辦法。父母要清楚兩件事情:一. 孩子是自己的誰?二. 養育孩子不是責任。「中國人稱子女為『骨肉』。可惜很多人只記得『犬兒』,而忘了『骨肉』。子女的生命如何得來?他們是父母身體的一部份,是父母生命的一部份,照顧仔女就是照顧自己的生命。」正因為此,養育孩子便不是責任了。


「比如,有人跌損了腳,怎會覺得料理自己的傷口是責任?又會覺得要包紮很麻煩?如果有人阻攔你料理傷口,你不是會反抗嗎?可以自行照顧身體是權利和福份,不是責任。」養育孩子也是同一道理吧!是權利和福份,不是責任。那麼,跟「骨肉」相處可有好的溝通方法?「舉個比喻,你不用上堂學習怎樣跟恩人說話吧?你見到他,自自然然有很多發自內心的話跟他說。至於與你的孩子溝通,你會自自然然知道應該怎樣做,用甚麼態度。父母子女相處,不是講方法,是情感交流。」要懂得善待、愛護「骨肉」,只要能以愛相待,相處交流自然溫馨融洽,何需講方法?



要注意力‧就給他!

面對聽教聽話的孩子,或者可以溫馨交流。要是孩子頑皮、搗蛋的,父母如何能夠處之泰然?「小朋友想吸引父母注意力,即是他稀罕你的注意。其實父母內心應該默默高興啊﹗他們不稀罕父母注意力,才是最得人驚。就好似BB要飲奶,有那個父母覺得BB太嘈,所以不給他?BB肚餓不懂喊,父母才最擔心啊﹗」他認為要直接去面對孩子這些帶有挑戰性的行為,只要以包容的心態小心處理,挑戰的行為,將成為彼此的溝通引子,是了解孩子內心的好機會。


「社工系有個女學生在男童院實習,某天吃飯後,她經過飯堂,有個院童以侮辱的話大聲呼叫她。這位女學生就朝著聲音的方向行去,她說:『我知道剛才有人叫我,不過希望大家明白,這樣稱呼人是無禮貌的,如果有同學想找我,我歡迎他直接找我,我希望大家不要再這樣做。』講完就走,結果一星期後,有個院童敲門自首,稱被人慫恿,而且確實有事找Miss。那個院童跟女學生講了很多自己的困難。如果這位女學生主動去找他,他未必肯講。但他自願找Miss傾,就可以為他做很多事。如何面對挑戰是自己定的,他要注意力,就給他,直接了當;是好事。」


讓孩子更有「胃口」

陳博士教導自己的孩子,也是以他需要甚麼,就給甚麼為宗旨。「我重視這個人的生命,愛錫他。對他有用的,我就給。」他給孩子選擇權,從小開始。「阿仔兩三歲時,有次他走來問我『爸爸,玩甚麼玩具呢?』我說『你喜歡玩甚麼,自己拿來玩。』我沒有給他答案,他自己去揀玩具。他玩到一個地步,他做不到,我就出手幫他。其實,我一直看著他玩。」陳博士覺得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是很重要的成長步驟。「自己做決定是生命長大的表現,只有不長大的生命才永遠做不到決定。我照顧小孩,當然想他長大,愈早學會愈好。我不會說他自高自大,不聽阿爸話。我慶幸他有能力做,做父親只要提點他,需要時才出手幫助。」


喜歡玩甚麼自己揀,喜歡讀甚麼就自己選,陳博士總認為孩子能獨立成長才成事。他分享一件事:「有跨國會計師樓來香港招聘大學生做Trainee(實習生),預計前途光明。大學生覺得自己『叻』才去應徵吧!可是,有些應徵的大學生有家長陪同,職員打發有家長陪同的學生,他們填表後可以離開。」陳博士為這些學生感到可惜,「高分低能力。成績『叻』,只是力谷出來的。力谷孩子表面為他好,但沒有令孩子對身邊的事物更有『胃口』。」陳博士認為,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對知識很有慾望才對,求學心志強,用得著害怕他不去學嗎?


別將蘋果變菠蘿


那麼,怎樣才能令孩子對知識有「胃口」呢?「孩子心靈正常、健康,你會發覺他對身邊的事物很好奇、很有興趣。如果消化系統健康,對知識就有『好胃口』。當他肚餓,他會自己找食物吃。」說到底,要讓孩子在一個和諧快樂、父母恩愛的家庭成長,這樣孩子身心靈都會健壯,培育孩子事半功倍;而發展孩子,又要清楚目標,免捉錯用神。「好似種蘋果樹,只要將入面有的成份、潛能盡情發揮,它終會種出可口、美好的蘋果。不理社會要菠蘿、番鬼荔枝,即使可以賣得更高價錢,都不要將蘋果變成菠蘿。我未見過盡情發揮潛能的孩子會『揸兜』。」



陳博士也感「湊仔女不容易」,不過「做父母永無落場,一開始就去到盡,不可能叫停;又無演習,一定會有做錯,但不能放棄,要願意學習更好的處理。」陳博士分享了近期一個體會,當中發現了自己的弱點。「我仔慢慢長大,我發現他某方面特別叻。當我發現他有能力,我的期望、要求就提高一點,做到又再提高點,我發展著自己的貪念。最大的誘惑是『不知足』。我仔上個暑假回港檢查眼睛,發現他眼後有條血管塞了。醫生懷疑他可能患血癌。我晴天霹靂,他在加拿大升學,各方面表現好好,還計劃大學讀太空工程。但突如其來的危險,其他事都變得不重要了,能保住他性命就好。」感恩最後所有報告都沒有問題。原來,都是「骨肉」本身最重要!  (Mi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