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家事新聞:沉迷隔空通訊 青少年只懂說單字




沉迷隔空通訊 青少年只懂說單字 
12小時機不離手 與現實脫節



智能手機能方便生活,但過度沉迷會帶來反效果。有調查發現,近六成中學生認為使用智能手機後,減少與人面對面溝通,部分青少年甚至會12小時機不離手,溝通技巧變得生疏,至求助時只懂說單字表達意見。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賽馬會麗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去年底訪問了945名荃灣區中三、中四學生;近九成學生認為智能手機是必需品。

有65%受訪學生表示,每半小時會查看手機一次;有四成人每十分鐘就查看一次;逾六成受訪學生認為,自己有沉迷手機的情況,過半數學生會因為忘記帶手機或手機無電時,感到不開心、忐忑不安、無安全感,甚至憤怒。受訪學生最常用的是即時通訊軟件,然而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使用智能手機後,減少與人通電話及面對面溝通;有43%亦指減少了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令人際溝通技巧變得生疏。

人際溝通技巧生疏

東華三院心瑜軒多重成癮輔導中心主任陳美璐指,智能手機能直接通往網上世界,即時通訊亦夠快,「彈」出通知信息、一來一往會為青少年帶來刺激感,而且可同時與數人對話,有一種控制感。

此外,手機通訊與電話溝通不同,陳美璐說:「在電話有無形壓力,不可以不回應,突然無聲,對方亦會查問,但手機可選擇不回覆。」即使回覆亦可用單字、短句,甚至符號取代替冗長答案。

久而久之與現實脫節,不懂交流、控制情緒、處事或解難,有個案甚至失去自我照顧能力,不上學、不食飯、不理自己生病、手機要「同床共枕」,「甚至唔飲水,以免去洗手間,減少與電腦、手機『相處』。」

陳美璐指,求助者往往是家長,「出事」的青少年集中在12至14歲,然而初次接觸他們時,社工亦免不了要透過社交網站或通訊程式與他們溝通、建立互信,經一段時間後,再面見輔導,並要透過唱歌、跳舞、畫畫讓他們習慣與人接觸、表達自己,「但即使輔導時,他們亦會機不離手」。

新聞錄自:<<晴報>> 14/3/2014



說真,自己都有某些徵狀,電話不見了,都會感到不安。自己都覺得這是不健康的,所以趁阿女細,我都不主張給她玩太多電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


有家長同我計過數,「博太,你諗下,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細路幾時開始接觸,都唔會OUT啦﹗」聽上去,幾有道理


「沉迷隔空通訊 青少年只懂說單字」咪話唔驚﹗﹗所以,孩子年幼時,還是多用嘴巴說,多跟人直接埋身接觸,玩玩、笑笑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