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專家教細路:平安夜的尋寶遊戲




時候,你有沒有玩過尋寶遊戲?遊戲方法:由一人先把寶物藏起來,然後讓玩遊戲的人根據地圖的指示四處尋尋覓覓,把寶物找出來。
人生就有如尋寶遊戲,我們總在生活中尋找自己渴望已久的東西。不論追尋甚麼東西,你和我都曾經享受過尋寶的過程。不是嗎?
想不到一段小小的尋寶回憶,竟可將快樂帶到現在。看!有一個小女孩正進行她的尋寶歷程:
平安夜那天,小瑪麗從書櫃中翻出數本舊相簿,在客廳獨自看著。大鐘的分針轉了一圈,小瑪麗還在看著;大鐘的分針又轉了一圈,小瑪麗的眼睛仍然沒有離開過相簿。
「小瑪麗在玩甚麼遊戲?真是在看相簿嗎?」爸爸媽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女兒究竟在做甚麼?他們從來沒見過女兒專注得出神的樣子。於是,爸爸媽媽一同擠進沙發中,把小瑪麗抱在大腿上,問她:「小寶貝,你在做甚麼?」
小瑪麗:「我在尋寶。」
媽媽:「尋寶?尋甚麼呢?不是在尋找聖誕禮物吧?」
小瑪麗:「我在尋找相片,一張全家在聖誕節拍攝的相片。」
爸爸:「這張不可以嗎?你看,你跟媽媽笑得多開心!」
小瑪麗仍舊望著相簿,她說:「不可以,因為爸爸不見了!那次聖誕節,爸爸因為要出外公幹,所以只有我和媽媽到樂園慶祝聖誕節。」
媽媽:「這張可以了吧?爸爸跟你在吃聖誕大餐呢!」
小瑪麗:「這張也不可以。看啊!這張相沒有媽媽的份兒。那一年,媽媽要留下工作,只有我們到外地旅遊。」
爸爸媽媽對望了一眼,趕緊替女兒在相簿中尋寶。尋啊!尋啊!尋……爸爸媽媽興奮地說:「看吧!這張相片有爸爸,又有媽媽呢!」
小瑪麗抿著嘴,接著說:「就是沒有我。去年,你們留下我,一起往外地去了。臨行前,還叮囑我好好溫習,預備假期後的考試呢!」說罷,小瑪麗合上相簿,從沙發上跳下來,準備回房間去。小瑪麗經過兩個大大的行李箱時,喃喃自語起來:「老師說,假期後要交一篇《與家人共度聖誕》的文章,看來我還是要運用創意,才能把文章寫好。」
平安夜的尋寶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一直在努力,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我們甘願給予孩子一切生活所需,甘願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長環境。可是,我們有否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甚麼?真是遊戲機、模型飛機、洋娃娃等玩具嗎?也許,孩子在收到禮物的那一刻確實雀躍不已。但是,這真是孩子內心的渴求嗎?你嘗試問問孩子,或乾脆問問自己最深刻和最快樂的回憶是甚麼?你會發現玩具的數目,你忘了;收到玩具的日子,你也忘了;但兒時與父母共度的時刻,卻一直守護著你,直到現在。
就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讓這些回憶一直守護他們,直到永遠。

Tommy Chan
學習與個人成長教育機構
EDIT Workshop 創辦人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心靈共舞:別再比較好嗎?




,我很想跟您說:「我不要比較!」這句話埋藏在我心底已久。

一直以來,您也喜歡把我和其他小孩比較,不論我成績好壞,您總是說:「我女兒的比你的差!」或許,您覺得這只是閒事,但是我可難受了!他人的冷言冷語和難看的臉孔我也不在乎,最難接受的,是您一直也不明白我。

我真的好想知道,比較有甚麼好?想一想,也沒有甚麼好處,真不明白,您為甚麼要經常把我跟他人比較?就好像上次放學,我們碰見XX,您二話不說就拉著X太到一旁談天。我和XX也想知道您們說甚麼,所以盡量走近您們。只聽見「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XX得意洋洋地說她比我好,其實論成績、為人等,我沒有一樣比她差。從此「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一直深刻地刻在我心裡。但是,你一直也沒有留意我、了解我,去嘗試明白我。我需要人去關心、去了解。我想告訴你,我很難受。



小六女生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GO!家長學堂:「共享快樂學習」孩童成長講座




有不少學生對於學習都感到無比的壓力,大部份源自功課和考試,而當中出現了焦慮、煩躁、呼吸困難及有失眠情況。
作為家長、老師及教育工作者,也願每位小朋友能在愉快環境學習。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發掘潛能?是次講座特意與大家分享,如何設定有效的學習目標和時間表,如何建立良好的温習習慣,從而提升專注力和閱讀能力的策略;還即席教授有趣、實用的記憶方法。有不少學生對於學習都感到無比的壓力,大部份源自功課和考試,而當中出現了焦慮、煩躁、呼吸困難及有失眠情況。
你願意陪伴孩童快樂學習嗎?
講員:何定邦姑娘
分享:羅恩寧同學及羅恩欣同學
日期:2018年1月19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尖沙咀潮人生命堂 (九龍尖沙咀寶勒巷25號)
對象:家長、教師、兒童及青少年工作者 (子女及兒童由初小至高中)
收費:免費登記●額滿即止 (歡迎自由奉獻)
報名方法:請 click 入(網上報名或 Poster)報名,成功登記者將收到電郵確認。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床邊故事:「只差一點點」



子,你有沒有試過摺紙飛機?摺罷,你又曾否將紙飛機送向目的地?

別輕看這個遊戲的難度,因為要把紙飛機送往指定的目的地一點也不容易。當中很著重孩子飛飛機時的技巧和手眼協調。

這天,爸爸教四歲的小女兒摺紙飛機。在爸爸的指導下,小女孩摺了生平第一隻紙飛機。正當她興高采烈地高舉那隻紙飛機時,爸爸說:「遊戲才剛開始呢!」

原來,爸爸要與小女孩玩飛飛機的遊戲。爸爸一放手,紙飛機便緩緩降落在指定的地點上。小女孩看到爸爸那麼容易做到,便急不及待地模仿爸爸剛才的姿勢和動作,把紙飛機送出去。可是,紙飛機卻沒有在目的地降落。如是者,小女孩又再次嘗試,但結果還是一樣。看著躺在地上的紙飛機,小女孩頹喪極了!她說:「我不玩了!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接著,哇哇大哭起來。

這時,爸爸走過來將小女孩擁抱入懷,溫柔地說:「寶貝,你不是做不到,你只是差一點點罷了。」小女孩停止了哭泣,望著爸爸說:「只差一點點?」爸爸去女兒臉上的淚兒,鼓勵地說:「對只差一點點便成功。」小女孩看一看紙飛機,看一看目的地,笑著說:「沒錯,我只是差一點點。」說罷,小女孩連忙拾起那隻紙飛機,再次將它送往目的地去。

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你曾否如小女孩般頹喪,並大叫我做不到?若你曾經有過這樣的反應,請不用介懷,這都是正常不過的反應,畢竟希望是落空了。可是,在失意過後,我們能否採用新的觀點、新的思維去看待同一件事呢?始終事情不會常常都一帆風順,做一次便成功。面對飛機未能抵達目的地,我們可以氣餒地說:「我做不到!」也可鼓勵自己:「只差一點點。」我相信聰明的孩子必定知道,哪句說話會為自己帶來正面和積極的影響。也許,我們要多練習,才能把飛機送往目的地可是,替自己加油,還是自己處於頹喪和失望中,卻在我們選擇之內。

孩子,由今天起為自己創造更多積極和正面的語言吧!


陳志耀Tommy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專家教細路:早解決學習問題 潛能早發揮



慧表面上是個乖巧和好動的孩子,她自從讀小學一年級後,每次做功課都要用上三、四小時。待媽媽八時左右回家開始,直至深夜,她才能完成功課,弄得家人筋疲力竭。
做功課困難重重 
小慧不是懶散的孩子,可每當做功課時,總是力不從心,難以集中精神。她寫字時猶感困難,常常傾側紙張,頭部也傾側到一邊,才能順暢地書寫。另外,因她的字體潦草,東歪西倒,媽媽只能把她辛苦寫下的生字刷掉,要求她重新再寫。老師認為她不用心做功課,罰她再抄寫多次。可是,愈是這樣,小慧就愈討厭做功課,做功課的速度每況愈下。
父母在迫於無奈下,把她送到課後託管補習班,吩咐她完成功課才回家。然而,各樣的默書和溫習仍然令父母和小慧疲於奔命,尤其是面對數學的問題。好像父母如何解釋,小慧也難以明白,成績只僅僅合格。直至小五,情況稍有改善,因為小慧已經習慣了繁忙的學習生活,可成績仍是處於末端,對其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挫敗和打擊。
因為成績不理想,小慧最終被派往Band 3的中學。乖巧的她看到很多難以想像的場面,那裡的學生不但沒有學習興趣,還喜愛惹事、搗蛋,可憐的小慧成為他們戲弄的對象。
遇好老師得鼓勵 
幸好,小慧遇到一位好老師,常常鼓勵和稱讚她。老師不但在其作業上寫很多鼓勵的話,還在班中表揚她。這樣,大大增加了小慧的自信心,讓她開始產生學習熱誠,努力尋求改善的方法。
不久,小慧憑著其努力和老師的鼓勵,終於考獲全級第一名,並成功在中三那年轉到一間不錯的中學就讀。在那裡,她遇到一些勤力又熱心的好朋友,放學後與她一起做功課和教她讀書方法 ,讓她的成績不斷進步。
多年後,小慧成為職業治療師。當她看到小朋友的學習問題時,就會記起昔日的自己,也曾經歷這些掙扎和痛苦。她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告訴這些小朋友和家長們不要放棄,也不要逃避問題。藉著鼓勵和忍耐,孩子會有無限的可能。
孩子事出有因
現在,小慧以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知識回顧昔日的情景,她才恍然明白自己的問題根源:
一. 視覺和聽覺敏感:小慧很容易被四周的聲音和影像干擾。小小的聲音,如同學們的說話聲、車子的響聲,甚或風扇發出的聲音,對她來說已是很嘈雜的聲量,已令她難以專注聽老師講課。此外,課室的環境有很多不同的圖畫和文字,不斷刺激她,讓她難以專注學習。
二. 觸覺過敏:小慧對觸覺的反應很敏感,當衣服的質感不太平滑,例如:穿著毛衣時,她會渾身不自在,難以集中精神。此外,她也很怕別人在她的頸後說話或突然觸摸她,常常因為怕有這樣的接觸,而未能專注聽老師講課。
三. 核心肌肉和小肌肉發展不良:小慧自小缺乏府臥(Tummy Time)和爬行時間。她常常坐在學行椅上,導致核心肌肉張力不足。在學習寫字時,她便需要用很多方法保持背部和上肢的姿勢,令手腕和手部肌肉發揮不良,導致書寫時姿勢不能持久,又缺乏效率。她要扭曲手腕,將紙張和身體傾側,方能順利地寫字。
四. 運作記憶不足:在進行100減7的倒數評估時,小慧發現她難以用心算計數,才知道自己在運作記憶出現問題。難怪小時候學習數學那麼艱苦!除此之外,她對於抽象概念也較難理解,所以在中學讀理科科目,如數學、物理和化學時,猶感困難。
五. 本體覺和前庭覺刺激不足:小慧本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因為自小缺乏跑、跳和四處走動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令本體覺和前庭覺的刺激不足。當她坐在椅子上或進行其他靜態活動時,都不能安坐太久。她總在椅子上動個不停,尋求不同的感官刺激,讓她難以集中精神聽課,做功課也難以專心,不但需要很長時間來完成,也影響了吸收的能力。
家長們,以上的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感覺統合、核心肌肉和運作記憶的訓練 (http://belovedhome2013.wixsite.com/site/school) 讓孩子學得更好。與其讓孩子苦苦掙扎,家長又憂心忡忡,不如切實地找出學習問題背後的原因,需要時盡快處理事情。
每個孩子也是獨特的,好像小慧的例子,人生的路有著很多不同的際遇和歷程。無論面對多少失敗和困難,只要我們勇於面對,認清問題,處理得宜,人生還是會有無限可能和精彩之處。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專家教細路:多感官活動──上課不造白日夢



假結束後,同學們又要面對繁重的功課,家長也忙於督促子女溫習,實在不容易啊!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好學會調節我們的醒覺狀態。當我們感覺腦袋一片空白或很難集中精神時,就是腦部告訴我們需要調節一下,務求能在最佳學習狀態下吸收知識。
那麼,在課室有限的環境之中,如何進行調節醒覺狀態和集中精神活動呢?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一. 動一動
家長和老師們常常覺得學生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動也不動,眼望前方,便是代表專注學習了。可是,他們的腦子可能正在發白日夢,並不是正在吸收知識呢!研究顯示,對某些學生而言,一邊活動身體,一邊聽老師講課,可能吸收力更佳。
對一些坐不定的孩子,我們建議在轉堂或出神時,做「椅上壓」活動,就是雙手放在大腿兩側,向下推至整個身體離開椅子。這樣會令上肢關節受壓,向腦部傳達需要提升集中力的訊息。
同理,幫忙老師抹黑板、搬運東西、派簿等活動,也能有助提升學童的學習狀態。很多研究指出,小息時讓孩子到操場跑一跑、跳一跳、玩一玩,他們回到課室,就會像小海綿般迅速吸收知識。
二. 摸一摸
很多學童喜歡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摸東西,例如:撕擦膠、紙張等。其實,對某些孩子而言,給他們多些觸覺的刺激,有助他們專心聽老師講課。家長們可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觸感刺激小玩意,例如:毛毛球、塑膠球、小毛巾等,總之是孩子喜歡的質感,能拿在手上玩弄,好讓他們更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但又不會影響他人。
記著,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某些人是不需要這些小玩意也能很專注的,但有些人卻需要這些東西以增進學習效能。我們可要因材施教啊!
三. 吹和吸
吹氣和吸氣的動作也能幫助孩子提升醒覺狀態,專心學習。家長們可以預備一個有吸管的水壺,讓孩子帶回學校,在小息喝水時,進行吹和吸的活動。此外,一些較有質感的小食,例如:穀物和堅果類等,也能增進腦部的醒覺狀態。
四. 看一看
鮮艷的顏色和對比較大的色彩,能有效幫助孩子專注學習。故此,家長為孩子選擇筆記簿時,可選擇一些顏色鮮艷的本子, 如紅、黄、橙、青等。家長也可教孩子用不同顏色的原子筆和螢光筆標示和記下重點,並抄寫筆記。
此外,若孩子常常在課堂上發白日夢,家長可預備一些提示卡,寫著:「深呼吸三次、眼望老師、專心上課」等等的相關提示,可放在筆袋中。當孩子感覺不在狀態時,可拿出來提醒自己要專注學習和聽老師講課。
五. 聽一聽
有些孩子對聲音特別敏感,在較嘈雜的環境之中,便不能專注學習了。其實,這些孩子是很願意努力聽講的,可就是專注不來。 若孩子遇到以上困難,家長們可與老師溝通一下,讓他們坐在較前和接近老師的位置上課。此外,上一點提及的「提示卡」也有幫助。在家做功課時,盡量讓孩子遠離聲音的干擾,或者戴上耳機。對某一些孩子,播放一些合適的輕音樂, 對專注也有幫助。
以上的多感官學習方法,對提升孩子的醒覺狀態和專注力十分有效,家長們不妨試試!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博師奶:中秋快樂,人月兩圓﹗







祝福大家

中秋快樂

人月兩圓

合家平安

喜樂滿足


博師奶




GO!家長成長班:建立閱讀好習慣──學習的基石




讀寫能力(Literacy)通常是指閱讀和書寫的能力。除此以外,讀寫能力涵蓋範圍更廣,包括理解別人觀點能力、作出價值判斷,具同理心,明白別人之餘仍擇善固執等。具備上述條件的人能洞悉自己與別人的偏見,成為善於思考和溝通的人。


*********************
**************

主講:布定邦 (宏恩基督教學院講師)

對象:對幼兒教育有興趣人士

日期: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時30分

地點:宏恩基督教學院
               香港九龍石硤尾偉智街5號
              (石硤尾港鐵站C出口)



# 報名/查詢請致電5804 4140
傳真:2116 1586
電郵:college@gratia.edu.hk 
宏恩基督教學院網址:www.gcc.edu.hk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專家教細路:誰可給他一條生路?(二)


──兒童及青少年自殺現象與迷思 

對於有精神病、性格障礙,成長於惡劣家庭環境,在人際、學業路上跌跌踫踫的年青人,我們未必能給他們鋪一條坦途,但我們能否擦亮我們的眼睛,透視他們的處境,嘗試為他們提供尋死以外的選擇?

認清對自殺的一些誤解與迷思

誤解
事實
我們無法找出那些真想自殺的人。「若真的要死,就不會告訴你。」
意圖自殺的人通常會有先兆和發出警號的。
學業壓力是學生自殺的元兇。
其實每一樁自殺事件背後的成因是錯綜複雜的,包括:精神健康、情緒、家庭、人際關係、適應等問題,不能單單怪罪學校。
企圖自殺的人抱有必死的決心。
大部分想自殺的人都很矛盾,在結束生命與找尋出路中徘徊,他也很希望被人理解、聆聽。
談論自殺會誘發自殺。
不應避諱,要保持冷靜、專注、關懷,讓他感到被重視,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合宜的談論可以令企圖自殺的人感到被明白,能鬆一口氣。
提到會自殺的人通常都是想嚇唬、操控他人,可能不是認真的。
看似不認真的自殺聲稱,都是值得認真看待。即使認為對方是出於要脅,也不可挑戰他,如「你夠膽就死俾我睇。」
企圖自殺者已被交給專業醫生/輔導/社工跟進,抑鬱徵狀已緩和,表示自殺風險會減低。
抑鬱病者情緒有改善,弔詭地自殺風險可能因為能量恢復反而增加。當事人需要得到持續關注。要拿走可供自殺的物件,陪伴他,讓他的情緒得到關注。

給他一條生路:你能作甚麽?

如何令走到崖邊的孩子們重新振作、重建關係、重尋生命意義?每一個孩子的鄰舍也可以有一點微小而珍貴的付出。小如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接納的擁抱……能叫生命轉化。

家庭系統
  
建立一個安全、充滿關愛和重視溝通的家庭,是對孩子最佳的保護;讓他們能按才發揮所長,而不會視自己為渣滓、垃圾。在他們跌到焦頭爛額,感覺挫敗、不快時,能退到這「避風港」。孩子需要感受被理解,在混亂中體會人間有愛,生命仍有價值。這方面的實踐是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學校系統
  
學生的精神健康、全人發展和生命教育應得到重視,老師應有足夠的知識和辨識技巧,並介入有自殺風險的同學中,當面對自殺議題/事件不致迴避。同學們當察覺身邊的朋友受精神困擾,感到無助、絕望,甚至有自毀傾向時,要盡快與師長或家人商量如何處理,而不是把秘密收藏。

社會系統
  
促進公共心理衛生,提倡家庭友善計劃;對弱勢青少年接納,對高危羣組識別與支援,提供社區資源輔助。

傳媒
  
避免無謂的渲染、煽情和簡化自殺原因的報導, 免得引起模仿效應。正面的資訊有助宣揚生命價值,鼓勵建立解難能力及勇敢地尋求援助。

網民
  
多關懷、少傷害,不隨便發表或轉發負面資訊,勿肆意批評或揭露私隱,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對別人造成傷害,甚至誘發高危者的自殺行為。在網上遇到有心理困擾、有自殺意圖或風險的網友,鼓勵對方尋求輔導或其他社區資源去面對難關。

自殺之後
  
逝者已矣,事情是否就告一段落?每一宗自殺個案都會深遠地影響他身邊許多人。研究顯示,平均每宗自殺案至少有六至七人的情緒受到極度困擾而需要關注。家長是最受打擊的,失去了孩子,震驚、混亂、哀傷、憤怒、羞愧、內疚、失敗、自責及被懲罰等感覺接踵而至,怕被歧視,甚至失卻了做父母的信心。死者的老師、同學、好友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創傷壓力,悲傷、焦慮或產生歉疚,因為自以為未能及時阻止悲劇發生。自殺者親友患上抑鬱症或其他情緒障礙,甚至自殺意向都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倍。在這一段日子,家庭、校園和朋友圈子裡需要額外的支援,讓自殺者親友能好好過度哀傷,情感得到承載,以致能從傷痛中慢慢走出來。避而不談或佯裝沒有事情發生,只會延長哀傷期或令哀悼者的復原變得困難和複雜。

  
不再等到失去了才去嘆息,每一個年青的生命縱然有多少尖刺、軟弱或瑕疵,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勿讓他未到期而夭折,生命本不該如此。

「現在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聖經哥林多前書1313節,新譯本)信靠那位賦予人能力的主,衪能賜人盼望去穿越眼看的困境,在試煉中憑著愛尋得出路。


鍾吳麗娟
                                                           臨床心理學家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轉載自:家庭‧家情 

專家教細路:誰可給他一條生路?(一)



──兒童及青少年自殺現象與迷思 

第一次遇見同學自殺是在大學二年級。一清早老師召集眾同學宣噩耗她語調沉重簡單交代事件表達哀傷和理解同學難過之情,並呼籲同學快回復正常活動。現在回想這一幕,雖事隔數十年仍歷歷在目。

  二兒子剛升上中一不到一星期,就遇到同級同學跳樓自盡身亡事件。該同學留下遺書,說要學鳥兒於天際飛翔。有同學當場哭了,而大部分同學,包括我的兒子都不明所以然,未懂得如何反應,只知道學校會幫助情緒不安的同學。

  最近團體裡的一個年青人懸樑自盡,大家都感到錯愕、震驚。哀慟不安之餘,不禁反問:我可以幫助避免慘劇發生嗎?

  2012年台灣自殺防治中心發表的數據顯示,香港與全球部分發達國家對比,15-29歲年青人的自殺率為8.8/100,000,較全球的平均率11.4為低;而韓國、日本兩個亞洲國家則高據榜首(自殺率分別為28.918.5)。姑勿論如何,那怕自殺率怎樣輕微,每一個未到期而自毁的生命都是珍貴的,失去了總令人心裡疼痛婉惜。

  香港自60年代以來,經濟飛騰,社會漸趨富裕,但不論成人或青少年的自殺率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生活在這個高度城市化和高壓的社會,我們可以為他們多走幾里路嗎?


風險因素
  
要如何識別那些可能走上不歸路的高危青少年?可以試從精神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去總結出一些風險因素:

  自殺者有精神病的比率偏高,其中以抑鬱症為最多,其他包括濫藥、酗酒、焦慮症、躁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

  自殺者的心理狀况常感到絕望、被孤立,對解決問題無能為力,思維負面、偏激,甚至二元對立。

  性格常有邊緣人格(情緒不穩定、衝動、怕被遺棄、易怒,人際關係易變、有自我傷害行為等)、反社會人格(違規、欺詐、暴力、不負責任、衝動、缺乏罪疚感等),而自我形像低落的情況也很普遍。

  惡劣成長經驗童年時父母不和、離異、被虐待、性侵犯、目睹家庭暴力等。

  腦部生理功能失調影響其情緒、衝動及暴力控制。

  自殺基因自殺的雙生子研究、領養研究、家族史研究都確定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環境因素例如經歷災難、創傷;人際衝突,如受欺凌、暴力對待、被拒絕、被責駡,與人爭執,與家人朋友、戀人分離,有家人朋友、戀人去世等。此外,家庭失效,成員間缺乏溝通和照顧,社交網絡支援不足;學業失敗和壓力、失業、欠債等也是激發因素。

  仿自殺效應自殺的社會學研究已證實自殺的模仿效應,傳媒渲染、明星歌星等偶像的自殺行為,甚至一些文學作品裡主角自殺,都可以令青少年仿效。

  曾企圖自殺者是高危一族,他們自殺的機率要比其他一般人高一百倍之多。有部分企圖自殺者是以自殺作為要脅操控的手段,或是想獲得關注,例如:有兒童因不願上學與父母爭執,而危站窗台。雖然如此,他們的危險行為是不容掉以輕心的。幾乎一半成功的自殺者曾有企圖自殺的行為。

對於有精神病、性格障礙、成長於惡劣家庭環境、在人際、學業路上跌跌踫踫的年青人,我們未必能給他們鋪一條坦途,但我們能否擦亮我們的眼睛,透視他們的處境,嘗試為他們提供尋死以外的選擇?


鍾吳麗娟
                                                           臨床心理學家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轉載自:家庭‧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