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放鬆情緒 增強記憶

 
(新聞圖片)

放鬆情緒 增強記憶 
正念嗅聞助學習

記得聖誕節早晨滿屋子松樹香氣帶給你的感覺嗎?或者深秋夜晚迎接你回家的壁爐柴火味?還是你父親擦的鬍後水?嗅覺很奇妙,可以直通我們的情緒和記憶。

英國大學教授Tim Jacob說:嗅覺跟其他感官知覺不一樣,它會對大腦輸入強烈的潛意識訊號……嗅覺會喚起跟某個經驗有關的情緒反應,它能引發甚至重新產生那些情緒,跟其他感官知覺相比,這是相當獨特的功能。

給孩子的嗅聞練習

嗅腺不僅是人體當中最強大的腺體,而且最能夠觸發我們的記憶、影響我們的情緒,因此在記憶等方面都有輔助的作用。一項由哈佛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有玫瑰花香陪伴入睡的學生,腦中記住的資訊比其他學生還多,原因是芳香的氣味可以放鬆大腦,並且刺激負責形成長期記憶的大腦區域。

英國利物浦某間學校的老師們嘗試在上課時釋放薄荷香氣,播放潺潺的流水聲及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利用嗅覺與聽覺來輔助孩子學習。

有些教育者和科學家發現,如果讓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聞到某種香氣,等考試時再將香氣釋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記憶力,一些作風創新的學校也看準這點,開始把能刮出香味的卡片帶進教室。

1.
氣味猜謎

選擇四樣氣味迥異的東西,也許是一條松枝、一根肉桂棒、一朵玫瑰花、一罐花生醬、一小枝薰衣草或一些香草精。請孩子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閉起來,做個深呼吸,然後分別聞那四樣東西,看看他們是否能猜出正確答案。問他們是否偏愛某些氣味?甚麼氣味會勾起他們的回憶?接着換孩子挑選物品給你聞。

繼續進行實驗,問孩子是否覺得分辨氣味變得愈來愈容易?不同的氣味是否會勾起不同的回憶?跟孩子分享一段與某個氣味有關的回憶,例如嬰兒身上的味道會讓你想起他們還小的時候,剛出爐的餅乾會讓你想起自己的母親。如果孩子想不到任何跟氣味有關的回憶,你可以從旁引導,例如:「記得有次你在海邊撿到一條死魚嗎?」或者「我們一起從鼠尾草叢跑出來的那一次?」

2.
糖果實驗

準備一些加味豆豆糖。請孩子捏住鼻子,閉上眼睛,拿一顆豆豆糖給他們吃,請他們猜猜那是甚麼口味。接着請他們放開鼻子,再次品嘗同一種口味的豆豆糖,你自己也試試看。問問孩子,是不是當他們聞得到氣味時,比較容易分辨出豆豆糖的口味?

3.
聞了再吃

用餐時,請孩子在吃進每一口食物前先聞聞味道,這樣是不是讓食物變得更美味了?

4.
辨別食物

準備三樣可以吃的東西(例如一個蘋果、一條麵包和一塊餅乾)和三樣不能吃的東西(例如洗衣精、蠟燭和護手乳液),請孩子戴上眼罩或閉上眼睛,聞聞每樣東西,然後猜猜看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請他們也挑一樣東西給你聞聞看。

善用芳香療法

樹木、花朵與藥草精油在芳香療法裏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薰衣草和迷迭香可以改善記憶力,檸檬可以提振活力,松樹可以鎮靜情緒,茉莉花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薄荷可以促進運動員提升記憶力、注意力、體能表現等各種能力。德國科學家還發現,花的香氣可以為人們帶來好夢,蛋的腐臭味則會招來噩夢。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博師奶:你會送自己聖誕大禮嗎?




首先,預祝各位讀者聖誕快樂﹗聖誕節你會做甚麼?送禮物?報佳音?每年聖誕節我都會鼓勵人,做一件極高難度的事情──原諒一個你非常憎恨的人。感恩,今年成功鼓勵了幾位朋友踏出了一大步,深信他們這個聖誕節必然十分難忘和意義重大。聖經記載這位聖誕節的主角──耶穌降生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愛帶來這世界。祂的愛不只愛祂的好友,也愛那些釘祂十字架的政權;祂愛那些戲弄和嘲笑祂的羅馬兵丁,也愛出賣和不認祂的門徒。祂愛不可愛的人,甚至愛仇敵。每年聖誕節,我都會分享一個經歷:因著這位在二千多年之前,從馬糟出生的聖誕節的主角,讓我原諒了一個我以為自己會恨他一世的人。他不單破壞了我的幸福家庭,還讓我的成長留下了很多陰影;他讓我的所有學校活動從來沒有母親的參與,還讓我要在單親家庭成長。他讓我在不知多少個晚上擔驚受怕不是怕債主追上門,便是怕警察來抓他。但這兩者都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他毒癮發作時,那「六親不認」、臭脾氣盡現的醜態。信仰令我思考到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愛才是化解仇恨和給人真正改過的最佳良藥……(節錄自:呂宇俊博士《給自己的聖誕大禮》)  




每年的聖誕節,很多爸媽忙得不可開交。既要為孩子學校的派對張羅預備,又要為自己家裡的聚會打點,禮物清單一大張,花心思,滿載暖暖心意。然而,禮物一定是實物嗎?呂Sir的文章,也給了一點啟發。

平日忙碌的生活,在聖誕節來臨的日子,總會歇一歇。是時候交換一份平日總以為不是時候送出,又或是欠缺空間送出的禮物──愛裡的各種呈現。當中有恆久忍耐恩慈、包容、不輕易發怒、盼望、寬恕……(自定)。這份禮物與別不同,送禮自奉,必受歡迎。總之,大家都一定快樂﹗

相處愉快、美好關係是雙向互動的成果,父母與子女多有表達關愛的互動,將成為生活的滋潤補品。生活中,難免有磨擦,日積月累,也需要時不時清理一下。如果互相實實在在地擁抱一下,或者誠懇地說一句心底話,是「多謝你」也好,是「我愛你」也好,是「對不起」也好,是「我原諒你」都好便能讓彼此得到愛的滋潤。

夫婦平日習慣心照不宣,愛在心裡口難開,何不偶爾宣之於口呢?擁抱或說句滿載情感,滿有愛意的話。讓自己與對方得到充電式的溫暖與力量。老夫老妻了,更要多說多抱。


你今年打算送一份怎樣的聖誕禮物給家人和自己呢?



祝各位聖誕快樂,願主耶穌賜福給大家的家庭,愛意滿滿,溫馨滿載﹗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家事新聞:兩成初小生 忙於學習無娛樂 4成家長沒二人世界 社工倡多聆聽




面對升學競爭,家長都為子女安排不少課外活動,務求十八般武藝,但功課及活動均令親子疲於奔命。

有調查發現,約兩成初小學生平日完全沒有娛樂時間,4成家長亦沒有私人時間及與配偶二人世界,每日更要花兩小時以上督促子女。

調查又發現,父母與子女期望「脫軌」;初小學生最喜歡的親子活動是看電視,交談只排第5,而父母最喜歡的則是交談。

子女愛看電視 家長喜交談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在今年4月,訪問約1,000名小二小三學生及家長,發現扣除必要的上學、交通、吃飯、睡覺時間,學生大多數花時間在學習上。約4成學生用兩小時以上做功課,35放學後花多於1小時上補習班。

忙於功課及課外活動,休息時間難免亦被剝削。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建議,512歲兒童每日須睡1011小時,但調查指初小學生睡眠及玩耍時間均「不達標」,只有0.3%初小學生於平日睡10小時以上,4成僅睡78小時。事實上,約兩成初小學生平日亦完全沒有娛樂時間。

家長因要照顧子女亦疲於奔命,調查發現他們缺乏拍拖及私人時間,因而容易出現夫婦關係疏離及令個人身心健康受影響;4成家長完全亦沒有私人時間及與配偶二人世間;逾兩成更要每日花2小時以上督促子女,更有四分之一家長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

該會的前綫輔導員又發現,很多父母平日與子女傾談內容圍繞學業和功課,沒有聆聽子女心事,以致多他們喜歡看電視多於與父母交談。

晚上10時上床 避免睡眠債

中心單位主任伍偉湛認為,初小學童功課應在兩小時內完成,功課後應先給予孩子休息或遊戲時間,再安排溫習;並建議,初小學童在晚上10時睡覺,避免學童因睡眠不足,出現「睡眠債」,影響日間情緒健康或集中力。他呼籲家長每晚睡前與子女閒話10分鐘,多聆聽他們的需要。

對於現時有家長為子女報讀大量興趣班,他指出,初小學生生活被動,主導權在家長,他們不應以其他人的平均值作參考點,「人報你又報」,宜先考慮子女的興趣;學校亦應與家長多溝通和合作,關注學生情緒變化。


轉載: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專家教細路:只管忘我地跟隨?





喜愛孩子的每一張笑臉,總帶給我最真最溫暖的感覺。

每個不同角落的成人世界裡,充斥著種種規範和拘束,都壓制著小孩的成長。曾幾何時成人可以做的事,小孩就被諸多限制;多少次成人都是從高處探下頭去,以銳利的眼神和威嚇的言詞,去迫使小孩子就範。每次我看到這些片段都教我心裡抖震,多少信任關係和天真的稚氣,便在這一刻給全部沖洗。從此,小孩子便成長了,變得世故,古靈精怪;學懂解釋,找藉口,隱瞞事實,說謊……接著我們便會說他長短,哪裡出現問題。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反省,自己有多壞、臭脾氣、駡人、各懷鬼胎、妒嫉、虛假、貪小便宜……

我們在那麼繁忙的工作世界,娛樂也沒有,那有空間去想孩子的事?他吃飽,做好功課,沒有危險,在校不搗蛋,已經心滿意足。那有時間想別的?假日甚麼都不想,只想消費、逛街、休息;如要與孩子娛樂便到有空調的商場,吃好一點,買他們心愛的玩具。究竟孩子接收了你甚麼的特質?到他做錯時,你便會將你人生的大道理拿出來,完全地擺在他的頭上,或掛在他心口上,要求他多唸幾遍。

現今社會這成人世界,我們只管忘我地跟隨,為甚麼不真正的去想一想?思考一下如何地善待我們或別人的下一代?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別人尊重和肯定,包括接納他們的不是,容許他們從錯誤中領悟後果,幫助他們明白如何選擇做正確的事。不是動輒行使成人的權力壓制他們,迫他們做你認為要作的事。

事實上,這會花你很多時間。請三思及明白你所作所做的,絕對影響生命;而生命正正影響著生命


Bonita Kwok
「用心玩」創辦人
http://www.trans-at-play.com/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全港小學徵文比賽2015---題目:「爸/媽,我愛您......」


全港小學徵文比賽2015---
題目:「爸/媽,我愛您......」


目的:

1. 鼓勵孩子多以文字創作,從中學習表達自己。

2. 讓父母從文字角度,閱讀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

3. 讓父母真切感受孩子的愛和情,讓愛在彼此間流通,
使關係更親密。


組別:

中小組 (小三至小四) ------ (300-600)

高小組 (小五至小六) ------ (400-700)

  
截稿日期:

 即日至2015年4月2日(日)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讀報分享:石頭也可成翡翠



讀洪蘭教授撰寫的《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我更加明白「優秀是教出來的」。如果所有老師單單是學識淵博,而不對學生循循善誘,動不動就說「不想教,不識教」,大抵世上不會有優秀的孩子;又如果所有孩子都天生優秀,也許世上亦毋須有老師。

「優秀是教出來的」這句話,讓我想起日本暢銷作家中山和義撰寫的一個真實小故事。話說,某小學校長對新來的老師說:「我私下挑選了一群特別優秀的孩子,編在同一班,家長都不知情,我希望你來擔任那班的導師。」雖然新老師有點擔心未能勝任,但校長的盛情難卻,惟有接受了這個重任。

一年晃眼過去,班裏的孩子成績真的非常優秀,並得到家長們的高度肯定。老師不禁在畢業禮上跟校長讚嘆:「優秀孩子果然不一樣。」豈料校長此時才吐出真相:「優秀是騙你的,我只希望你有幹勁才這麼說。這群孩子不過是隨機抽籤出來的普通孩子,跟其他班級的孩子一樣。」老師聽後很驚訝:「那……班上的同學為甚麼變得這樣優秀呢?」校長笑着解說:「就是因為你一直跟學生說:『大家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你對他們重複的鼓勵,才是他們優秀的真正原因。」

學生是頑劣是優秀,是蟲是龍,是惡魔還是天使,還看老師是鼓勵還是放棄。就像匠心獨運的打磨師,把毫不起眼的玉石,打磨成優質的翡翠。(二之二)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家事新聞:傳統價值育兒 子女心理愈健康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及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就「虎媽」及「貓爸」現象訪問逾二千名中學生,顯示父母以中國傳統價值觀管教及關懷度愈高、婚姻關係愈好,對子女心理健康發展愈好;其中母親的管教比父親更嚴厲,父親卻比母親更以中國傳統價值觀來管教子女。負責研究學者分析,結果與父親專注工作、母親扮演主要管教角色有關。

  理大及明愛二○一一年以問卷訪問逾二千名十二至十六歲中學生,了解家庭狀況如何影響香港青少年心理發展。研究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良好,家長關懷度愈高、愈少使用嚴厲管教方式,子女的生活滿意度、成長正面發展愈高,並愈自覺能完成目標和成功。

  研究又發現,本港母親的管教嚴厲程度比父親高,包括行為規範及心理控制。家長愈通過心理控制,如羞辱、威脅或過度保護來控制子女服從,子女的心理發展愈差。但父母對子女的行為愈規範,如掌握子女日常生活、清晰指引歸家時間,以及愈以中國傳統價值觀管教,如要求尊敬長輩、有嚴格紀律及高期望,對子女的心理發展愈好,其中青少年覺得父親比母親更多用中國傳統價值觀來管教。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霍鴻桀分析,父與母管教方式有別,與傳統夫婦分工有關。他認為本港父親專注工作,即使為雙職母親仍於家庭扮演主要管教角色,亦因而承受太大壓力,對子女作較多的心理控制。

  該系講座教授石丹理又指,有別西方多着重個人主義觀念,中國傳統價值觀在香港仍是主導,父母以此價值觀管教,有助子女適應學校和社會要求。

  調查又顯示,本港青少年覺得父母較少衝突,常有正面互動,如晚飯時傾談輕鬆話題、欣賞和肯定對方,及意見分歧時,不吵鬧和動手打對人;父母婚姻關係愈好,對子女心理健康愈好。而夫妻關係差,父親難有效關懷子女,但母親仍能發揮此功能。

  明愛建議父母的管教方法須一致,亦要多了解子女特性和需要,讓他們正面發展;故去年起在所服務的中學籌辦逾百個管教小組活動,至今近七千人參與。其中參加「正向心理學」的家長黃太,通過發掘兒子的長處,協助和鼓勵他發揮潛能,而非只責備他的短處,改善親子關係。梁太則在「性格透視」中,分析自己與女兒的性格不同,調整管教指引,配合女兒的個性。




轉載自: 傳統價值育兒 子女心理愈健康 - 星島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