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家事新聞:良好家庭關係 培養自信孩子


晴報專訊】青田教育中心早前邀請專注力促進會主席王玉珍醫生主持講座,分享夫婦與子女的溝通問題。她提出父母要時刻關注自己與配偶是否有效溝通,方能教好子女,也別以為入讀大學只要有學習能力便夠,應要及早裝備子女有良好自理力、自信和自重等能力。

王醫生是美國佐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博士及哥倫比亞大學心理輔導碩士,她在親子講座中用了一小時分析夫婦關係,再回答家長如何面對時下打機成癮問題,也給現場夫婦一份「家庭功能測量表」(可瀏覽www.adhd.hk),以檢測家人間的關係親密度、對子女的管教是否一致,其中包括溝通模式、為子女建立規矩和習慣,及家庭間是否感到有足夠的內外支援。

她謂父母對小朋友也要說出清晰的期望,因孩子是看着父母的期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爸媽說:我只要你開心,當一個電車司機已OK,那樣小朋友便也循這方向去想。另外,家人間的關係愈緊密,快樂程度愈高。故我建議父母應與其他家族成員定期來往,多帶小朋友認識家長的親友,加強內外的支援網絡。」

加強溝通

「測量表」的檢測項目首要是溝通模式,她謂男女天生心理和生理結構不同,故在婚姻關係中要不住加強溝通。「男性遇煩惱要找一個洞穴去靜思,不想有人打擾,但令太太很擔心;相反女性找人分享、要有人聽她們講話……基於兩性用不同方法思考和行動,更需要有機會了解對方,方能有效合作去教好子女。」

王醫生謂要講育兒必須先講夫婦關係,因為那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婚姻關係不好,就難以為子女護航。她常寄語媽媽不要只顧付出,首先要學習善待自己,也不應要求自己要當百分百好太太及母親。「不少女性有如此想法:好父母必須完全無條件愛孩子、好父母是不應對子女有任何負面的感覺,那不太合乎邏輯,因父母也是人。女性若想在家中活得自由,第一要學懂自我尊重,尊重自己有感受、有需要。當感受到配偶足夠的愛,才能有強大的力量為家人護航。」

要有規範

王醫生謂不少大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生活,有些只唸了一、兩年便輟學。有些讀了很多年都未能畢業,經常改變主修科、還有感情生活困擾等問題。「孩子必須在入大學前擁有自主、自信、自重等能力,方能愉快地完成大學的課程。」對於有少年人因打機而猝死,「打機問題很複雜,不可簡化為擴闊小朋友興趣便足夠。現代家庭物質富裕,家長實在給予太多,小朋友12歲前未學付出,已在享受太多權利和自由,我支持12歲前小朋友不要太民主,要有規範。」

青少年應掌握能力

王醫生建議12歲至15歲青少年應掌握以下能力,為大學作準備。

自覺能力:認識自己的強、弱項、興趣;了解自己對甚麼藥物敏感、在服用何種藥物及醫生的名字及電郵

解難能力:能跟父母討論家規包括用手機、上網規定的合理與否;朋友給你的壓力,懂得面對及解決

生活技能:每日有固定的時間,自動自覺地做功課及溫習;能處理零用錢;能早上自己起床,自己校鬧鐘

身心培養:能幫助家務;能處理個人衞生;對成人的工作及社交生活,有初步的認識


轉載自:《晴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