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由經歷而來,過去你經歷了甚麼?開心多一些?還是痛苦最多?陳敏兒帶我們回看她的童年,當中有不被父母了解的孤獨,有令她不大愉快的班房,有不由自主的心理壓抑,還有自我拒絕的困惑……幸而,痛苦會過去的。某天她發現「Somebody cares」(有人在意),那刻開始,一切變了。她發現「You are not
bad」。
媽媽像個警察
「提起童年,就會有種無助、孤獨的感覺。但是,我童年並不坎坷。父母健在,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又不用捱窮,有書讀有飯食,父母又沒有虐打我。但你問我開心嗎?我不開心。」「我」「不」「開」「心」四個字很簡單,卻帶著敏兒非常沉重的壓抑。為了得父母歡心,小小的敏兒乖巧得粒聲不響。「我希望做好自己去取悅父母,很想他們喜歡自己,愛自己。」難道敏兒的父母偏心?非也!只是自覺敏感的她,渴望父母在情感上多加照顧,可是,生活逼人啊!「爸爸忙於工作,沒有很多時間一起。而媽媽即使在家照顧我們,也要忙著車衣賺錢。一起的時間很多,卻沒有情感交流、沒有親密感,我的孤單感很強。」
孩子愈孤單,愈想父母多親近;愈想得到,愈覺得缺乏,便愈孤單;不斷循環。無疑問,敏兒的父母都愛惜孩子,而各人亦照自己的方法去「愛」。「爸爸最──疼我,他給我的童年回憶很深刻。我記得他每次出門上班,我仍然睡在床上,他總會在我的額頭錫一啖。當時我很小,但永遠不會忘記那景象。」從敏兒喜悅的樣子可以看出,爸爸的親吻一直溫暖著她。可是,爸爸陪伴敏兒的時間不多。而媽媽卻沒有爸爸般的熱情,較擅長保護。「她在家像個警察看守大本營。我好似被困著養。不准出街玩,不准去公園,鄰居姓甚名誰?不知道;也沒有機會跟鄰壁孩子做朋友,我有被囚禁的感覺。」
原來你咁曳?
在媽媽嚴密保護下,敏兒的活動空間受限制。敏兒在家很文靜。不過,文靜並非她的本性。「小三、四時,有次幫手去街市買魚,給父母看見我在街上玩電燈柱,媽媽形容我當時圍著電燈柱轉了很多個圈,在晚飯後便給我這樣的評價:『原來你咁曳!』。圍著電燈柱轉圈有多『曳』?只是他們未見過女兒這些動態而已。」,對敏兒而言,那行為正常不過。而令她心裡戚戚然的,卻是媽媽的話----「原來你咁曳!」「近來我也思想真正的我是怎樣的?我心裡有點難過,連我父母都不認識真正的我。」敏兒的感嘆,驗證了一個事實,孩子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仍然渴望得到父母的了解。
雖然父母不了解,敏兒仍然努力做乖乖女,仍望獲得暖心的愛。但是,衝擊繼續。「以前父母不懂用合宜方式教,加上媽媽是雙職母親,壓力很大。如我做錯事就打罵,罰我是例行公事,我現在仍記得一些傷害性的說話。其實,語言傷害比體罰更傷孩子,起碼我現在仍記得那些說話。」敏兒說好像失落了媽媽的愛,心理上總會與母親保持距離。。「有年媽媽要入醫院一個星期做手術,我們全部都很開心。『嘩~~~!好嘢啊!一個星期無人管啊!』多不孝!反映了一件事,跟孩子關係好不好。我們應說『媽媽,好掛住你!怕你有事。』但沒有,我們只想起自由的生活。」敏兒演譯當時興奮的心情,是無奈。愛護孩子要愛得恰當,是很大的提醒。
Somebody cares有轉機
敏兒在家文靜、乖巧,在學校亦不會搗蛋,可是出奇地,她就是會經常被老師懲罰;她說:「嚴格來說,我不是好學生。」「我很失魂、大意、讀書成績不好,經常欠交功課,過了一個寒假,所有功課都不見了,是個有問題的學生。」因為經常犯錯,敏兒感到很沮喪,更因此厭惡自己的名字。「誰人會叫陳敏兒?老師呢:『陳敏兒欠功課!陳敏兒做錯甚麼甚麼!陳敏兒記缺點!陳敏兒叫媽媽來見我!陳敏兒……』如果班房裡有人叫『陳敏兒』,弊了!簡直有恐懼症一樣,覺得『陳敏兒』這個名字真不好。」愈多壓逼,敏兒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當中亦蘊含著自我拒絕的深層意思。「經常不開心,卻找不到原因,不知道原來自己不喜歡自己。後來更發現喜歡演戲的原因是可以躲進角色裡,不用做自己。」
敏兒那種抑鬱難抒的感覺,想像一下也覺難受。然而,主耶穌應許過「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她的轉捩點在中三時出現,「中三生物課測驗,大家普遍低分,但我取了六十幾分。本來我次次都不合格的。阿SIR派卷時望望分數,又望望我,跟我說了一句話:『進步了!』由那句話、那個眼神開始,我跟自己說『Somebody cares』阿SIR留意到我進步了,他的眼神充滿期盼、欣賞。有了成功感,此後生物課是我最高分的科目;更帶動了我讀書的興趣,科科跟著進步。我想講有人欣賞自己,是生命強大的動力。就這樣,我立志要進步:『否則,阿SIR會很失望,我要繼續俾心機。』」媽媽對敏兒有期望,老師亦然。可是,表達期望的方式不同,效果差距很大。簡單幾個字口頭稱讚,加多個欣賞的眼神,換來一個生命180度轉變。神奇嗎?
無條件的愛
「差不多時間,我亦信了主。一接觸便不願放。何解?主耶穌無條件愛我。不用我成績好、醒目、記性好,祂不計較這些,愛我就只因為愛。對我來說,祂的愛跟這個世界太不同了。我要努力才贏得父母的愛,我要很安靜,爸爸媽媽覺得乖才愛我。我要做好學生,老師才錫我。很累,這樣做人很累!無條件的愛使我生命有突破和動力。」而爸爸的愛亦力保敏兒不失。「我想做演員,但未夠年齡簽合約,爸爸代簽,他簽完拍枱走人。我完全不知道他不喜歡我演戲,媽媽告訴我:『你爸爸不喜歡你入這行,不過見你喜歡又不敢說。』」娛樂圈的誘惑真不少,但敏兒為了回應爸爸,她立定主意。「『嘩!你對我這麼好,我怎能令你失望?』一定不可以墮落,不能讓他擔心的事發生。『爸爸很擔心你啊!要證明給他看你不會學壞。』有用呢,一直持守著。」
敏兒是電視圈的紅人,她不喜歡的名字,在觀眾心裡卻「響噹噹」。可是,某天她突然決定淡出螢光幕。「我接受了一年心理治療,將自己成長裡不懂得處理的問題找出來解決。治療後,我接納到自己not bad, you are not bad. 陳敏兒不用再活在別人的眼光和期望下。陳敏兒是可愛的人,很值得愛。在信仰裡面,我又知道我是天父很寶貝的女兒。我怎會不可愛?我對自己有很大程度的接納。一夜之間,我決定淡出娛樂圈。我不需要再躲藏在角色裡,已不享受演戲,我可以做回陳敏兒了。」「真正的我癲癲的,喜歡玩、很活潑、outgoing。」令敏兒真正被釋放,是諾諾的病患。「無論我有多盡心竭力保護孩子,生命不由我控制,仔仍然病。我見人有限,父母有限,我放手。當是一場學習,盡力而為做天父交付給我的,祂才是話事人。」 (miu)
「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