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工作坊中,談及如何處理幼兒子女在街上哭鬧的情況,一位爸爸正在扮演他三歲的兒子,在玩具店內吵鬧,不滿爸爸不買玩具給他,而在場的家長均表示需要向兒子說明不買這玩具的原因。為了繼續扮演,便向這位正在扮演兒子的爸爸索取答案,出乎眾人意料之外,這位爸爸竟頓時呆住了,然後很茫然地問自己:「為什麼我不買給他呢?」一輪笑聲之後,爸爸經過思索後,很坦誠的回答:「可能是慣性反應吧,一般的家長是不會隨便買玩具給自己子女的。」
原來,一場激烈的親子衝突為的只是「慣性反應」。
這次事件使我想起自己一次「不知所為」的經歷。
某年秋季,我需要為轉季而添購一些衣物,女兒向來不喜歡逛商場,又不想獨留她在家中,便答應以帶她去喝下午茶作交換條件。於是,她欣喜若狂地跟我去逛商場。購物完畢,倦了,也是她一直期待的下午茶時刻,她一邊坐下一邊說要吃香蕉船。
「香蕉船? 三球雪糕加一隻香蕉,我回家弄給你吃吧,在這裡應吃些平日在家裡做不到的東西,再選其他的。」我不經意地說。
「我想現在吃香蕉船。」她堅持地答。
「我不是已經說了嗎,香蕉船又貴又不值,吃其他吧?」我有些氣憤地說。
「那…我不吃啦!」她憤怒地瞪著我說。
「那…… !!!」
就這樣上演了一場激烈的親子衝突!
回想起來,這也是我的慣性,自小被教導有關吃的價值觀----應吃些平日在家裡做不到的東西才是物有所值。我卻忘了這個下午茶的目的是需要女兒吃得開心,提高她陪我逛商場購物的意欲。其實,無論她選吃甚麼食物,對我而言價錢的差距並不會太大,但對她而言,卻有著重大的意義----辛苦過後,好好地享受一客熱切盼望的香蕉船。
「慣性的反應」破壞了我的承諾、我的形象及我與女兒的良好關係。
「慣性的反應」使我變得「不知所為」。 小心! 小心!
潔梅
資深註冊社會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