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專家教細路:「吃奶?!」

















我們對一些事很容易便帶著辨識的眼光去看,像吃奶、用尿片、啜手指等,成年人會從一個成長的評審角度來看。成人會想:「孩子這麼大了,還要吃奶?孩子為甚麼這樣不成熟呢?」孩子究竟是成熟,還是不成熟?對於這問題,成人很少從孩子需要的角度去看;甚至成年人看見問題,立刻就會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做一些事去矯正。解決問題是成年人經常採取的角度,只是容易忘記孩子的角度。小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過程中,心急的成年人會過早下了判斷,或是制止,或是催逼,而忽略了孩子的問題是一個信息,要告訴你他的需要及狀況。

遊戲治療是透過遊戲讓孩子在没有壓力下,很自然地透露他的需要和想法,從而有機會調整孩子所承受的壓力。

小孩子與成年人的表達有些分別,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未成熟,他可能表達出來的主要是主觀感受。透過遊戲的空間,他們的表達是比較全面和感到安全的。我們透過遊戲參與在他們的世界,加入我們的真誠和接納態度,可以間接幫助他們疏導淤塞的感情,表現困惑的情緒與及恐懼等。

遊戲所應用的工具「豐儉由人」,只要加點創意,任何東西都可以立時應用。

戲室裡,輔導員會放置不同的玩具,無論孩子的年齡多大(通常在3歲至12歲內)都歡迎他們拿來玩。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表漠不關心有些表奇,向輔員問個竟。在輔員的鼓勵下,他們都會拿起玩具來玩例如一個5歲大的孩子看見枱面上的奶樽,他會問「這是甚?」輔答:「這是為你預的奶如果你喜歡,你可用。」孩子說:「不會取笑我的」輔便回應:「沒有鄰居,沒有人會取笑你的我也不會取笑你如果你想飲可以隨便飲。」
有些孩子會拿奶樽給BB公仔餵奶,然後又假裝自己在奶。

這情境製造談話的資料。無論是他給BB公仔餵奶,或是自己在假裝著飲奶,輔導員都可以因應情境和他打開話題。

因應個別孩子的需要,會來到遊室陪孩子當他用奶樽都感希奇這是倒退的行為是負面的是脆擔心阻了孩子正常的成長。可是孩子內心的需要,甚至忽了被滋的重

說到養」,我想起一位移民外國多年的朋友,他常請我從香帶一些光酥餅給他我禁不住問:「光酥餅的只是一般有許多比它更美味的何只吃光酥餅」原來朋友兒時常給他光酥餅吃。現在吃這是重溫昔日被祖的感覺重溫當日被滋養重新得力的效果。同樣孩子也需要被滋養,從而得力以面來自每天生和學業的挑戰。


當成人放下了辨識的眼光,不再用評審的角度看孩子,而是用孩子的需要角度了解他們,細心去感應孩子透過各種方式向成人傳遞的,就不難發現孩子的狀況,並且能適時、適度地給予滋養。這樣,就如同在栽種幼苗的泥土上澆灌一樣了。


小錦囊:

1. 孩子留戀用奶樽的日子,只是一種希望被滋養的表達。家長的一個擁抱、一句關的話、一段優質的陪伴時間等,也可成為孩子的支持。

2. 樹上的果子有早熟和熟之分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可以按著孩子的成伐去扶助他






詹玉冰女士
個人及家庭治療
及兒啟導中心輔



轉載自:家庭‧家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