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香港教育學院心理研究學系上月邀請了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張倩斯(Cecilia)作訪問學者,Cecilia一直研究家庭、學校的關係對兒童的學習動機有甚麼影響,她訪港期間更舉辦公開講座,講解「如何稱讚孩子」。
一般亞洲地區的研究顯示,家長教導孩子偏向責罵及教訓,多於稱讚子女。Cecilia提醒,原來讚孩子需要方法,讚得其法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更可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不過一旦讚賞的方式不恰當,往往可能出現反效果,Cecilia建議家長,如果有時不懂得該如何稱讚孩子時,倒不如不要讚,以免「讚仲衰過唔讚」。
Elsie覺得,東方人或許擔心經常稱讚孩子,會讚壞他們,但應該如何稱讚孩子才恰如其分?Cecilia建議,稱讚孩子有五個基本原則,如果家長能夠遵守這五個原則,應該能促進親子關係。
部分家長可能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會虛擬稱讚孩子,但第一個守則是不能說謊。Elsie記得細仔某次考試只得八十分,其實成績不算理想,但Elsie見細仔考試前非常努力學習,便安慰他表示,八十分都很高分。不過,原來這做法並不恰當,因為小朋友其實知道八十分並不高分,他們會洞悉這只是家長美麗的謊言,長遠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其次是稱讚要言之有物,不時會聽到部分家長會稱讚孩子「你好叻呀!」,但原來這樣不具體的稱讚,會令孩子不了解自己在甚麼方面做得好。Cecilia認為,家長可以更具體稱讚孩子,例如孩子和其他人分享了玩具,家長可稱讚他們,「你和小朋友分享了玩具,真棒!」
至於第三點,Cecilia提醒家長要多「私下」讚賞孩子。「一旦家長在親友面前經常稱讚孩子,會令他們容易感到尷尬,他日孩子若不能達到被標籤的名字,他們會感到很大壓力,長大後可能『輸唔起』。」不過,這樣並不代表在公開場合不可稱讚孩子,只是若家長經常這樣做,可能會有反效果。
家長尤其要注意,孩子九歲以後,因為入學一段時間,對分數及成績的敏感度有一定認知,他們對聰明和努力的關係有很多不同看法,很大機會已經和成人一樣,知道了聰明的人不用經過努力,都會獲得和努力溫習的孩子一樣的成績。因此孩子九歲以後,家長尤其要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稱讚他們很勤力,他們可能會覺得,家長是否認為自己的天資不足,努力才會有好成績?
Cecilia指出,家長亦不需要事事都稱讚孩子,如果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便毋須讚孩子了。例如孩子升上中一,若懂得自己穿校服,家長便不用再讚了,因為這是孩子能力所及的範圍,若家長事事都稱讚孩子,他們會以為父母給他「安慰」,質疑他的能力,覺得他無法做更難的事情,所以家長必定要記得,孩子能力上真的有長進,才需要讚賞他們。
而第五個原則,亦是最重要的原則,Cecilia提醒家長,謹記要讚一些可以令孩子「進步」的特點,針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學習過程,避免讚一些天賦才能,就如家長不應該讚孩子聰明,應改為讚賞他們努力,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改進。
Cecilia叮囑家長學懂上述原則後,要表現自然,若以往不是經常讚孩子的家長,不用過分強逼自己稱讚他們,只要不經常挑剔孩子已經很不錯。聽完專家的教導,Elsie才知原來稱讚孩子,是有這麼多學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