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新學年即將開始,不少家長已經吩咐子女收拾心情準備開學,以免成績落後於人。有機構調查發現,小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是功課、考試及溫習,其次是身體健康;負責調查機構指,結果反映受訪小學生已經潛移默化社會和家長的期望,建議家長多關心子女學業以外的情況,並鼓勵他們作多元發展。
香港聖公會小學輔導服務處在二至四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一千一百多名小四至小六學生,調查他們最關心的事情。結果發現,近四成受訪小學生最關心的是功課、考試及學習;其次是關心自己身體狀況,接近三成人希望身體健康。調查亦發現,五成六小學生將功課、考試和學習排在最關心及第二關心的事項。另外,一旦受訪者關心的事情不如意時,四成八人感到害怕憂慮及不能放鬆,四成六人會發脾氣和情緒失控,亦有三成人會難以入睡或發噩夢。
香港聖公會小學輔導服務處分區總監蕭海暉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小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是功課、考試和學習,可見小學生已經潛移默化社會和家長的期望,但若家長只關注子女學業,在他們放假的日子只安排參加不同的興趣班和補習班,單以學業作主導,會令孩子在成長中未能取得平衡。
蕭亦指調查結果亦反映小學生未能有效面對挫敗,提醒家長要懂得替子女分擔及紓緩情緒。調查機構建議,家長每天應安排最少二十分鐘親子時間,關心子女學業以外的其他情況;亦應讓子女有方面發展,除學習外,亦應該培養子女其他方面的興趣;家長也要時常關注子女特別行為和情緒反應,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困難。
:
見到這個標題,做父母的有什麼感想呢?好友覺得很好,她說:「細路仔,就係應該關心功課考試,好過掛住打機啦﹗」講得對,關心功課考試很正常,返工都會專注工作啦﹗不過,細讀內文,就發現問題並不是最關心功課或考試,而是在這方面遇上困難或者不開心時,不敢對父母講出來。這樣對孩子造成困擾或抑壓,易發脾氣。
在孩子情緒病個案增加,而且趨向嚴重的情況下,家長要未雨綢繆。孩子把困難或問題收藏心中,有人以為是成熟、懂事的表現,但卻忽略了孩子沒有機會表達及學習解決問題。要是孩子只能從發脾氣抒發感受,也於事無補,反而加劇負面情緒。
關注孩子心靈發展,讓他們喜愛學習,也精於表達,做個開心快樂的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