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野外定向活動 鼓勵子女正面解難





【晴報專訊】近年致電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並非只有意慾輕生的求助者,更多的竟是父母來電表達對子女的學業憂慮尋求協助。其實父母不能只對孩子的學習加諸壓力,要能滿足孩子的自我好奇心才會學得好,絕對操練不來。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為此首次主辦野外定向活動,鼓勵青少年從正面面對困難。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副主席(傳訊及教育)的簡柏基指出,這次與香港野外定向總會一起舉辦的「黑夜見黎明慈善城市定向比賽」,是該會首次舉辦的同類活動,目的是希望青少年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困難。他相信青少年的處世心態是從小培養的,父母擔綱重要的啟導角色。

大人也要培養興趣

簡柏基鼓勵父母也要培養自己興趣,不要為子女放棄想做的事,多參與社區活動,多與別人溝通,遇到困難就不至於感到無助。防止自殺會現時有二百多位義工,不少都做了多年,其中不少是父母,「他們說聽多了別人的困難,雖感到未必能幫助別人,但一定能夠幫助自己。」簡柏基說。

強迫學習難以見效

育有一對子女的簡柏基,大女兒順利大學畢業,之後深造幼兒教育;兒子則酷愛音響,一心考進演藝學院學習音響。可是那年公開考試成績不佳,兒子未能成功入讀,但仍一意孤行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與音響有關的技術員課程,等待一年後再報讀演藝學院。在父親眼中,專業學院並不有名,擔心兒子的履歷從此有瑕疵,「那時曾經反對過,擔心那不是一張好的大學『入場券』。」然而,看到兒子為興趣能通宵達旦地去幹,「他這樣正經做事,我能反對甚麼呢?」結果由得他選擇,今年兒子終於順利考進了演藝學院,「雖然現在才讀Year 1(第一年)。」

切身體驗過後,簡柏基很能夠體會父母的想法,明白到父母很想孩子能平步青雲,有安穩的生活,但他亦看到父母的悉心鋪排,其實是抹殺了子女真正了解自己、發展自我價值的機會。他相信孩子要有興趣才會有好奇心去追尋,不是強迫就能學得好,「父母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有愛,能有犧牲自己、服務別人的心。」

求助來電升四成

「曾經有媽媽致電訴說女兒中七(高級程度會考)考得不好,入不到大學,擔心未來不知如何是好,語氣很擔憂,像天塌下來似的。」接聽求助電話達31年的簡柏基說,以往只有心萌輕生念頭的人才來電,但近年卻多了並不欲自殺、只純粹擔心子女學業或情緒的家長來訴苦。提起話筒求助從來不易,他聽得到父母憂慮的心情,亦感受到孩子的壓力。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數字顯示,2012年父母為子女致電求助達136次,至2013年上升至194次,增幅達四成多。那次媽媽的來電,簡柏基這樣回應:「我問她女兒有甚麼興趣,不如多些欣賞她的努力,嘗試放下自己的想法。」這一句並非空談,而是多年他來聽盡失落青年心聲的總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