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挫折對人生的意義,往往在事過境遷,反思、檢視自己時才被發現。回顧過去難熬的日子,各人的感受和態度不盡相同。有人猶有餘悸,做事畏縮不前;有人淺笑輕談,彷彿已淡忘;有人則記取教訓,視之為成長力量,在人生路上奮鬥去了。「一是讓困難困著自己,令自己不開心;或者想辦法,自己去『砌低』它。」羅淑芬博士說。
資源貧乏自選去路
「把不正面的事轉化成正面,幫助自己。」這是羅淑芬博士的態度。她是美國三一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又是美國約翰麥斯威爾團隊認證教練、培訓導師及講員。哪會想到她當年小學畢業,便被逼輟學呢?她的奮鬥歷程,亦從那時開始。「家裡經濟不好,小學畢業便要工作。年紀小,甚麼都不懂,幸得小學班主任鼓勵我考升中試;考完,他幫我找資料,讓我有資源讀夜中學。」半工讀的日子,她日間在製衣廠上班,下班後,吃個麵包便上學去;總共讀了六年夜中學。她說:「那是人生重要基石。」家庭環境不好,讀書是出路。這不是父母的意思,是羅博士自己的決定。
「日工夜讀很辛苦,但自己喜歡讀書,是推動力;辛苦,都會堅持。」儘管媽媽認為女孩子不需多讀書,但她有自己的志向。「小學出來工作,覺得不讀書便沒前途,不想一世做工廠。初中轉做文職,後來考政府文員,再去讀社工。不斷讀書、進修,給自己機會。」她無論讀書、工作都很盡力。「媽媽說:『你未必是很聰明的人,但肯定是很勤力的人。』」吸收知識豐富自己,受家庭影響。「家住徙置區,一家七口住百幾尺的房屋……兄弟姊妹像街童般隨街走,父母要『搵食』;正面地想,真是很自由。」凡事的確有正、負兩面,角度自選;而刪去的,毋需重提。羅博士說家給她反面刺激,但積極的態度卻是她自選的;「影響我有責任感,令我想肯定自己。」
解難靠操練獲自信
路,是自己選擇的,也願為自己承擔。「父母幫不到我,人生中的大事都由自己決定,也操練我承受後果;同時,動力增多;自己決定的事,也做得開心些。」現代家庭普遍不似當年般缺乏,羅博士仍鼓勵父母給孩子空間去選擇,為自己負責;有益是了﹗「孩子選自己的專長/興趣,發展強項能幫助強化自信心,建立自我形象;能力被肯定,會幫助成長;他會學懂處理問題。相反,如孩子沒選擇權,被強加不感興趣的事,反而會『打低』他。以為給他選了最好,但他做不好、做不到,挫敗感更加大。」父母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就能助他們一展所長。「孩子的潛質未必合社會主流,如:孩子的創意。他會發明,但父母可能否定為『無價值﹗』其實有一種叫“transfer
skill"(轉移技能),可將創意轉化到其他範疇,如電腦、設計。」
沒有選擇的機會,也限制了孩子發展抗逆力。「不用決定,就不懂思考、計算,做決定需權衡輕重,過程在學習。沒有操練,本能也被隱藏,對很多事物覺得helpless(無助),不知怎算好?只能活在父母的umbrella(庇蔭)下,不懂處理人生,連情緒都不懂處理。」羅博士是擁有認證的生命教練,接觸不少青年人,「coaching(教練)想透過幫助人解決問題,讓人肯定自己。少年人學到解難能力、技巧,才知道前面要行的路。新一代講求mood/feel(感受),真實感覺有了,會否幫到自己前行呢?」「有個年青人,父母要他升學,但他有夢想,卻無勇氣跟家人講。我問他最擔心甚麼?為他禱告,傾談多了想到方法,再鼓勵他實行。結果,家人明白他,疏導了他的情緒,一步一步協助他清理前行的障礙物,長遠幫到成長。」
擁有解難能力,一步一步強化,人便一天一天強壯,建構出美好的成長歷程。困難與阻力便轉化成前行的助力。「沒有人幫,自己救自己。一是讓困難困著自己,令自己不開心;或者想辦法,自己去『砌低』它。我是戰鬥型,fight for fight(為戰而戰).要解決、處理問題。」小六開始,成長路上一直有很多挑戰。放下一切,離鄉別井到加拿大讀書也不容易。「大挑戰能擴闊人生。回頭望經歷過的事,真需要冒險精神。」她呼籲年輕人,切勿見難而止。「我有句話常常提醒自己:『只要不放棄,還有成功的機會;一旦放棄了,註定失敗。』」逆境開啟她的目光,發現困難中有其他出路。因此,她做事有勇氣。「不用等全部預備好才去做,有邊學、邊試、邊做的態度重要;沒有人懂做所有事,預備到最好,也有機會失預算。不用慌張,試過才知哪個方法不行。」
將失敗的經歷重新定義,變成有建設性。「如果讓失敗再來挫敗我,很不值,我豈不是double
loss(雙重損失)?失敗是踏上成功的機遇之一,賦予新意義吧﹗」有學習、成長和突破自己的心態,才能更持久向前邁進。對父母的情懷,也需要突破,將負面的感受轉化成正向思維。「重新理解父母的處境。他們無資源,學歷水平不高,沒有上過照顧子女班;後來才知媽媽是孤兒,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她用自己懂的,給予我們基本需要,也是愛的表達方式。」如果要求父母給予能力範圍外的東西,她認為不公道。現代父母資源豐富,給子女最好的東西,卻又未必是孩子最想要的。她鼓勵孩子多向父母表達需要。「無論如何,父母出發點都是為子女好。彼此需要多溝通交流,父母也要respect(尊重)子女的想法,多關心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miu)
「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
延伸閱讀: 專家教細路:舞動生命的家長教練
請Click入 → 《人生Cha Cha Cha》詳細內容
售賣地點:全線天道書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