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心靈共舞:只差一點點







有沒有試過摺紙飛機?摺罷,你又曾否將紙飛機飛向目的地呢﹖

別輕看這個遊戲的難度,因為要把紙飛機送往指定的目的地是一點也不容易的。當中很著重孩子飛飛機時的技巧和手眼協調。有一天,爸爸跟小女孩一起玩這個飛飛機的遊戲:

這天,爸爸教剛剛四歲的小女兒摺紙飛機。在爸爸的指導下,小女孩摺了生平第一隻的紙飛機。正當她興高采烈地高舉著那隻紙飛機時,爸爸說:「遊戲才剛開始呢!」原來,爸爸要與小女孩玩飛飛機的遊戲。爸爸一放手,紙飛機便緩緩降落在指定的地點上。小女孩看到爸爸那麼容易做到,便急不及待地模仿爸爸剛才的姿勢和動作,把紙飛機送出去。可是,紙飛機卻沒有在目的地降落。如是者,小女孩又再把紙飛機送出,但結果還是一樣。看著躺在地上的紙飛機,小女孩沮喪極了:「我不玩了!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接著,她哇哇大哭起來。這時候,爸爸走過來將小女孩擁抱入懷,溫柔地說:「寶貝,你不是做不到,你只是差一點點罷了。」小女孩停止了哭泣,望著爸爸說:「只差一點點?」爸爸抹去女兒臉上的淚兒,鼓勵地說:「對,只差一點點便成功。」小女孩看一看紙飛機,看一看目的地,笑著說:「沒錯,我只是差一點點。爸爸,我要再來多次。」說罷,小女孩連忙拾起那隻紙飛機,再次將它送往目的地去。
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時曾否如小女孩般沮喪,並大叫我做不到?若孩子曾經有過小女孩的反應,我們不用介懷,這都是正常不過的反應,畢竟希望落空了。可是,在失意過後,我們能否引導孩子採用新的觀點、新的思維去看待同一件事?始終事情不會常常都一帆風順,做一次便成功。面對飛機未能抵達目的地,我們可以詛咒自己:「我做不到!」,也可鼓勵自己:「只差一點點。」我相信聰明的你必知道,哪句說話會為孩子帶來正面和積極的心理影響。也許,我們要多練習,才能把飛機送往目的地。可是,替自己加油,還是令自己處於沮喪和失望中,卻在我們的選擇之內。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小心。小心甚麼?小心我們的說話,因為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留意我們的說話,把我們的說話記在心。要讓孩子積極起來,我們必需從自己做起。
由今天起引導孩子,為孩子創造更多積極和正面的語言。

陳志耀 Tommy C.Y.Chan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婚姻與孩子:歐爸爸的情書



三個孩子的媽媽:
16,乍暖還寒的星期天。你說很喜歡同事老公的心思,他把小朋友由出生到成長的相片沖曬了出來,放在一個大畫架上。見證著孩子的成長,你欣賞著、你羨慕著,只是沒有說出心中的話來,我卻是聽進心裡去。兩日後,結婚週年紀念那天,沒有視藝天份的我,把綽琳十年的相片努力的堆砌著;題上「十年,彷如昨天」的句子,你回家看見,眼晴紅了。
26,北風凜凜的星期三,是除舊迎新,趕辦年貨的日子。教師的工作就是忙碌,每天太陽未出便要起來,趕快地梳洗然後出門上班。到晚上帶著月亮回家,飯後還要改簿出卷。當教師的媽媽更是忙碌,假期的時候總比上班的日子起得更早。因為你愛這個家,要為孩子們預備健康的早餐;在他們起床前把地方清潔妥當。我起來把你手上的地拖搶過來,你只柔聲的勸我多睡一會;因知我也不比你早睡。握著你的手,感到又冷又痛……
36,沉醉在回憶裡的星期三。數天前的一個晚宴上,重遇了我們年青時的團契導師。她還記得當年為我們的婚禮讀經,往事沒有如煙消散。年青的生命就是在跌跌碰碰中成長,一路走來,慶幸曾經有過一些願意和我們同哭同笑的同行者。在我們傷得不想前行的時候出現,攙扶著我們。我對你說,要為我們的成長感恩,生活沒有理所當然的事,能愛、能被愛,一切都是恩典。你忽然問我:「XX導師今年幾多歲?」我在梳化上倒下了。
46,春雨綿綿的一天。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原來也包括「它」。睡前你神色有點凝重,追問下,你告訴我頭頂上好像長了一粒肉瘤。我把你頭髮翻開,一看,條件反射地「嘩」了一聲。你神色更是凝重﹗我拍了照片給你看,你冷靜的說應該沒有大礙,因為不感到痛楚。我強烈要求你去看醫生,你在不情不願之下預約了。 醫生說,不得不割,但要先剃頭,集中在頭頂的位置。我強忍著笑,因為我們終於更有夫妻相了﹗



56黑色的一天。沒有想過會與你爸那麼親近。你與他的關係更是非一般的父女情,旁人根本無法了解你心中所經歷著的愛與恨。每天出入屯門醫院,週末在床邊通宵留守,看著他的情況一天一天的轉壞,你的自責、你的忘我,使我憂心。然而,你我知道,這是讓我們遇見上帝的日子。藉著禱告,我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蹟;靠著從祂而來的愛,學習寬恕的功課。愛我們原本所不愛的,愛祂所愛的。最後,他也得著了最好的福氣。
66,我知道如果可以,這是你想從記憶中刪去的月份。由初春到盛夏,在陽光照得最燦爛的日子,你經歷了原本只屬於嚴冬的最冷一天。他離開至今,仍然使你隱隱作痛。有時見你若有所思,想到出神,或站或坐,是在撫平思念的痛吧﹗在你手術後,我沒有笑,只想盡力減輕你的勞苦,替你充當跑腿,聯絡及安排喪禮的事。沒想過,在喪禮上聽著你為他述史,說著我的文字,卻使我泣不成聲。對,我們感到痛,因為仍然有愛。
7 6 8 6 日、9 6 日和106日,對你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分別,你說話也明顯少了。我在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擠出時間,希望可以擠出你的笑容。暑假我們一家五口出外走了一圈,走到了你多年來一直渴望到訪的沖繩,一睹鯨鯊的風采。旅遊是快樂的,因為可以暫時離開生活的悵惘。回來後,也鼓勵你多去約會好友、舊生行街吃飯,在工作和家庭之外多找一點甜。感謝你的同事、舊生常與你保持聯繫,更感謝我的學生也把你視為一份子,晚飯、燒烤也總預你的份兒。
116日,這天是你的生日。我沒有為你預備甚麼禮物,因為知足的你,一向沒有缺乏;而你所失去的,我又實在無法填補。經歷了這麼深刻的一年,願上帝繼續施恩予你,我衷心祝福你身體健康,快樂常在﹗


 三個孩子的爸爸
歐偉民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名人童年時:被比較不氣餒 謙虛事成--- 何建宗教授





姊讀書成績彪炳,兩位哥哥更是會考狀元,作為弟弟的何建宗教授難免被比較。然而,壓力卻不大。對於成績,小時候的他這樣認為「我覺得老師出題目都望學生答對,拿滿分。如考不到100分,就是自己失職。」自小懷著向最好的目標進發的心態,何教授如今取得的學術、環境保護及科研成就斐然。除了學業成績,他謂成功關鍵在於品格。「謙虛的人易獲信任,得人信任,萬事都成。」



狀元哥哥的樹蔭

何建宗教授是現任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又致力研究自然環境,進行環境保護工作,是香港知名紅潮研究專家。他也是極地考察專家,曾多次闖入南、北極做科研。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表揚他對環境保護和環境研究的成就。何教授也肩負起多項社會公職,可說日理萬機。邀請他談童年成長故事,他說:「爸爸很疼我,家人很和氣。」家裡還有兩兄兩姐,他是孻子,自小兄弟姊妹感情很好。媽媽全時間在家照料,又會車衣給爸爸售賣,而他們就自顧自讀書和玩耍。「哥哥做了榜樣,鍾意讀書。有空便拿書本出來讀,討論有關書本的事,養成文化。我們沒有吵架、打架﹗」儘管兄弟和睦,但頑皮時,媽媽偶爾會拿出藤條揮動一下。「媽媽有次發現藤條不見了,原來給爸爸丟掉。他不忍心,靜靜棄掉。哈哈﹗」

父母在何教授心中非常可敬,他們對家庭、孩子愛護有嘉。「爸爸仁慈忠厚,教我不要說謊,要寬恕人;很少罵我。媽媽精明能幹,與我們關係密切。我們由細到大在她面前都講不到謊話,總騙不到她。她一望我們,就能明白一切;現在仍是這樣。」家中一門四傑讀大學,從前那個年代非常難得,更有兩位全港第一的會考狀元。因此,何教授被放在哥哥們的樹蔭下。「中學老師將我們比較,『你哥哥如何如何,你又如何如何……』哥哥的朋友會認錯我,『何……噢﹗不是,你是弟弟。』」如果說當時「毫無壓力」,真是不夠老實;若說壓力很大,恐怕亦不是。「有時有點壓力,但不太大。因為哥哥家姐成績好,讓我覺得讀書要很努力。考到96分,不敢給媽媽簽名。她很少罵,只問『何解今次96分?下次俾心機呢﹗』」媽媽問,皆因他次次拿100分的。他小時候有個想法,「如果老師出學生不懂回答的題目,即是老師變態。沒理由﹗」





 挫折叫人謙遜


似乎將壓力看得正面一點,會變成向前的推動力。他作個比喻,「假如有個人拿槍對著你,你會感受到很大壓力。但那人要是保鏢、保安,或是軍隊裡的人,拿槍便是Duty。」當心態調整對了,人就會慢慢向好發展。「家中我排行最小,反而培養了我謙卑性格。其實,兄姊卓越,令我從來不敢『認叻』。世界上那類叻人,我都見過。大學時,見過同學臨考試前才洗牌式溫習,一樣合格。溫了15分鐘,過目不忘。何解有些人那麼聰明?」可是,他補充:「很多人有talent,但不是個個成功,並非天才一定有等份的成就,都在於上帝的恩典和自己的品性。」他在社會已取得成就,但依然保持謙厚態度。「有人話『Professor HO好大成就了﹗』我話『叫我何建宗啦﹗』『同事叫我KC啦﹗』」謙虛、態度隨和,令他廣結好友。「品性決定自己有很多機遇。」「當別人跟你交談完,覺得你值得信任。因為信任而受權給你,萬事都成。人與人之間最重要互信。」

他謂謙虛做人,才明白上帝的恩典。「聖經教『凡自卑必升為高,自高必降為低』,以前不明白這道理,活了幾十年終於明白。即使很有天份的人,若孤傲不凡,人際關係差一點,很少人有很高成就;成就高的人多數能認清自己。」何教授做環保、科研,在蔚為奇觀的大自然裡,看見造物主的大能,越懂謙虛。此外,人生路途上遇到的挫折,也能叫人謙遜。「總不會一帆風順。胡適都說做人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順利的只有兩、三件,但兩、三件掌握得好,就有很好的成績,夠了﹗」是他的切身經歷,「入大學成績不錯,但都是剛剛入到。不怕告訴你,我喜歡做研究,做創作,但大學時期考試不高分。我同徐立之(現任香港大學校長)都是丙等成績,那個年代報讀Master,不會被取錄。」這樣,到英國求學遇挫折。幸而,有人仗義相助,幫他寫推薦信。「有人疼你,相信你,那個人就會幫你。」報讀研究院,成績亦不標青,又有人舉薦。「10月1日開學,9月20日仍未收到取錄信,你說幾惆悵呢?同學們去上班,我就推掉工作,日日在門口等音訊。爸媽說『不用擔憂,一切交託,神有最好帶領。』成功,真超乎想像﹗」




環保為與人分享愛

筆者相信,即使得人扶助,自己也要有真材實料;才能務實地收獲真正的成就。何教授目標清晰,態度堅定,做事喜歡勇往直前。「每件事情要是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童年打乒乓球很勇猛,對手抽波,擋不到的,我就是要飛身去擋。盡力做好件事,熱誠是成功動力。」及早定立目標的人,走的冤枉路相對少,成功的機會高。「有遠大理想抱負之後,人生路線圖清晰了。假設我開船,我知道目的地在哪兒,我的船便不會左搖右擺,走許多彎路。一直行,經過一個小島,做一些事;到另一個,又做第二件事。人生到尾,再回頭望,很豐富。」朝著理想目標進發,至少不會後悔,不會遺憾。「去南北極做科研,要堅毅。貢獻社會、世界,就算死了都算,上帝會欣賞我。」曾在極地遇險,掉進冰海,幸而禱告得力,平定內心,冷靜應對,性命才得保。此後,他仍繼續探索里程。

見到好事,何教授有種承擔感,投入最大的熱誠參與。環境保護是他最熱心投入的項目。「環保其實就是愛心,愛世界,愛事物的心。珍惜物件,不會隨處亂丟;珍惜生物,尊重生物,就會愛護、保護牠們。」他在滿有愛的家庭環境成長,懂得與人分享愛;對生命有一份熱情。故此,他大學時選讀生物系,做科研;卻沒選讀醫科,不跟哥哥做醫生。那年代,行醫非常吃香。父母不反對嗎?「我的成績的確讀到醫科,但我不喜歡見人死,做醫生幾叻都要面對醫不到人,我接受不到。我有自己性格,父母沒強逼我,他們說『算了﹗你自己喜歡啦﹗』我的目標不是做醫生、政治家、律師,或者賺很多錢,我上教會有基督精神在心中;要服務世界,上帝給我任務去服務祂、榮耀祂。無論做甚麼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我讀中學已說:『服務世界,為國家、社會、人群做些事我才死。』」 miu

 


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2-13《聖經新譯本》)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名人童年時:「You are not bad」--- 陳敏兒

長由經歷而來,過去你經歷了甚麼?開心多一些?還是痛苦最多?陳敏兒帶我們回看她的童年,當中有不被父母了解的孤獨,有令她不大愉快的班房,有不由自主的心理壓抑,還有自我拒絕的困惑……幸而,痛苦會過去的。某天她發現「Somebody cares」(有人在意),那刻開始,一切變了。她發現「You are not bad」。


媽媽像個警察

「提起童年,就會有種無助、孤獨的感覺。但是,我童年並不坎坷。父母健在,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又不用捱窮,有書讀有飯食,父母又沒有虐打我。但你問我開心嗎?我不開心。」「我」「不」「開」「心」四個字很簡單,卻帶著敏兒非常沉重的壓抑。為了得父母歡心,小小的敏兒乖巧得粒聲不響。「我希望做好自己去取悅父母,很想他們喜歡自己,愛自己。」難道敏兒的父母偏心?非也!只是自覺敏感的她,渴望父母在情感上多加照顧,可是,生活逼人啊!「爸爸忙於工作,沒有很多時間一起。而媽媽即使在家照顧我們,也要忙著車衣賺錢。一起的時間很多,卻沒有情感交流、沒有親密感,我的孤單感很強。」


孩子愈孤單,愈想父母多親近;愈想得到,愈覺得缺乏,便愈孤單;不斷循環。無疑問,敏兒的父母都愛惜孩子,而各人亦照自己的方法去「愛」。「爸爸最──疼我,他給我的童年回憶很深刻。我記得他每次出門上班,我仍然睡在床上,他總會在我的額頭錫一啖。當時我很小,但永遠不會忘記那景象。」從敏兒喜悅的樣子可以看出,爸爸的親吻一直溫暖著她。可是,爸爸陪伴敏兒的時間不多。而媽媽卻沒有爸爸般的熱情,較擅長保護。「她在家像個警察看守大本營。我好似被困著養。不准出街玩,不准去公園,鄰居姓甚名誰?不知道;也沒有機會跟鄰壁孩子做朋友,我有被囚禁的感覺。」


原來你咁曳?

在媽媽嚴密保護下,敏兒的活動空間受限制。敏兒在家很文靜。不過,文靜並非她的本性。「小三、四時,有次幫手去街市買魚,給父母看見我在街上玩電燈柱,媽媽形容我當時圍著電燈柱轉了很多個圈,在晚飯後便給我這樣的評價:『原來你咁曳!』。圍著電燈柱轉圈有多『曳』?只是他們未見過女兒這些動態而已。」,對敏兒而言,那行為正常不過。而令她心裡戚戚然的,卻是媽媽的話----「原來你咁曳!」「近來我也思想真正的我是怎樣的?我心裡有點難過,連我父母都不認識真正的我。」敏兒的感嘆,驗證了一個事實,孩子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仍然渴望得到父母的了解。


雖然父母不了解,敏兒仍然努力做乖乖女,仍望獲得暖心的愛。但是,衝擊繼續。「以前父母不懂用合宜方式教,加上媽媽是雙職母親,壓力很大。如我做錯事就打罵,罰我是例行公事,我現在仍記得一些傷害性的說話。其實,語言傷害比體罰更傷孩子,起碼我現在仍記得那些說話。」敏兒說好像失落了媽媽的愛,心理上總會與母親保持距離。。「有年媽媽要入醫院一個星期做手術,我們全部都很開心。『嘩~~~!好嘢啊!一個星期無人管啊!』多不孝!反映了一件事,跟孩子關係好不好。我們應說『媽媽,好掛住你!怕你有事。』但沒有,我們只想起自由的生活。」敏兒演譯當時興奮的心情,是無奈。愛護孩子要愛得恰當,是很大的提醒。



Somebody cares有轉機

敏兒在家文靜、乖巧,在學校亦不會搗蛋,可是出奇地,她就是會經常被老師懲罰;她說:「嚴格來說,我不是好學生。」「我很失魂、大意、讀書成績不好,經常欠交功課,過了一個寒假,所有功課都不見了,是個有問題的學生。」因為經常犯錯,敏兒感到很沮喪,更因此厭惡自己的名字。「誰人會叫陳敏兒?老師呢:『陳敏兒欠功課!陳敏兒做錯甚麼甚麼!陳敏兒記缺點!陳敏兒叫媽媽來見我!陳敏兒……』如果班房裡有人叫『陳敏兒』,弊了!簡直有恐懼症一樣,覺得『陳敏兒』這個名字真不好。」愈多壓逼,敏兒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當中亦蘊含著自我拒絕的深層意思。「經常不開心,卻找不到原因,不知道原來自己不喜歡自己。後來更發現喜歡演戲的原因是可以躲進角色裡,不用做自己。」


敏兒那種抑鬱難抒的感覺,想像一下也覺難受。然而,主耶穌應許過「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她的轉捩點在中三時出現,「中三生物課測驗,大家普遍低分,但我取了六十幾分。本來我次次都不合格的。阿SIR派卷時望望分數,又望望我,跟我說了一句話:『進步了!』由那句話、那個眼神開始,我跟自己說『Somebody cares』阿SIR留意到我進步了,他的眼神充滿期盼、欣賞。有了成功感,此後生物課是我最高分的科目;更帶動了我讀書的興趣,科科跟著進步。我想講有人欣賞自己,是生命強大的動力。就這樣,我立志要進步:『否則,阿SIR會很失望,我要繼續俾心機。』」媽媽對敏兒有期望,老師亦然。可是,表達期望的方式不同,效果差距很大。簡單幾個字口頭稱讚,加多個欣賞的眼神,換來一個生命180度轉變。神奇嗎?


無條件的愛

「差不多時間,我亦信了主。一接觸便不願放。何解?主耶穌無條件愛我。不用我成績好、醒目、記性好,祂不計較這些,愛我就只因為愛。對我來說,祂的愛跟這個世界太不同了。我要努力才贏得父母的愛,我要很安靜,爸爸媽媽覺得乖才愛我。我要做好學生,老師才錫我。很累,這樣做人很累!無條件的愛使我生命有突破和動力。」而爸爸的愛亦力保敏兒不失。「我想做演員,但未夠年齡簽合約,爸爸代簽,他簽完拍枱走人。我完全不知道他不喜歡我演戲,媽媽告訴我:『你爸爸不喜歡你入這行,不過見你喜歡又不敢說。』」娛樂圈的誘惑真不少,但敏兒為了回應爸爸,她立定主意。「『嘩!你對我這麼好,我怎能令你失望?』一定不可以墮落,不能讓他擔心的事發生。『爸爸很擔心你啊!要證明給他看你不會學壞。』有用呢,一直持守著。」


敏兒是電視圈的紅人,她不喜歡的名字,在觀眾心裡卻「響噹噹」。可是,某天她突然決定淡出螢光幕。「我接受了一年心理治療,將自己成長裡不懂得處理的問題找出來解決。治療後,我接納到自己not bad, you are not bad. 陳敏兒不用再活在別人的眼光和期望下。陳敏兒是可愛的人,很值得愛。在信仰裡面,我又知道我是天父很寶貝的女兒。我怎會不可愛?我對自己有很大程度的接納。一夜之間,我決定淡出娛樂圈。我不需要再躲藏在角色裡,已不享受演戲,我可以做回陳敏兒了。」「真正的我癲癲的,喜歡玩、很活潑、outgoing。」令敏兒真正被釋放,是諾諾的病患。「無論我有多盡心竭力保護孩子,生命不由我控制,仔仍然病。我見人有限,父母有限,我放手。當是一場學習,盡力而為做天父交付給我的,祂才是話事人。」  (miu)


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心靈共舞:創造正向期望的指引




為孩子創造正向的自我應驗預言,我們就必先由自己做起:深深相信孩子真的可以成為天才。我們深深相信,他總有自己的優點,總有自己的強處。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正向的期望:


1. 合理目標與恰當的期望

要把「皮格馬利翁效應」運用於教養孩子上,我們就要正確訂下期望。期望不能太高,也不能偏低。我們要放下成人的準則,以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作標準。期望過高,除了為孩子帶來壓力,亦讓孩子感到挫敗。沒有期望也不行,只會叫孩子對自己事事沒有要求。不論情況怎樣也好,千萬不要拿孩子來與人比較,也許有人會說這樣能激起孩子的競爭之心,但伴隨的還有怨恨和嫉妒的產生。


2. 明確目標

為孩子建立明確目標,有助燃點孩子的意志和動力向目標進發。在一個「自我應驗預言」運用在班級管理的研究中,老師對學生這樣說:「當你們入校的那一刻起,老師和同學都以仰慕的眼光注視著你們,因為你們進的是大專直升班,你們是這屆學生中的「精英」,希望你們能珍視這份目光。」1老師通過說話表達了他對同學的厚望。


3. 五個不可做的期望效應

若你的家中不只一個孩子,那麼你便要特別小心以下的事項了2

˙ 給予表現較差的孩子較少的注意力,如較少笑容和眼神接觸。

˙ 當答錯問題時,對表現較差的孩子經常予以批評。

˙ 當表現較差的孩子答對好/做對事情時,給予較少的讚賞。

˙ 對表現較差的孩子較小給予回應和意見。

˙ 對表現較差的孩子要求較小及低。


不論那一個父母、教師、英雄,偉人也好,曾幾何時他們都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然而,父母師長的期望可能是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所在,因為一個簡單的積極暗示,可引領孩子向康莊的成長大道而行。當然一個無心消極的暗示,也可打垮孩子的信心。無怪乎,教育有一句名言:「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你又希望為孩子帶來怎樣的期望呢?


陳志耀 Tommy C.Y.Chan



1:殷霞文,鄭啟明,《期望教育法──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與應用》(http://cai.gd.cn/newsfile/49022.shtml)
2How Teachers communicate Expectations. (http://members.fortunecity.com/nadabs/prophecy.html)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名人童年時:歐錦棠:「沒甚麼大不了!」


從電視處境喜劇廣為人熟悉的歐錦棠,以莊諧並重的演技深入每一位觀眾的心。現實生活中的歐錦棠,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從他成長的點滴看見,他會像《同事三分親》的武紀勇般生鬼,又像《畢打自己人》的閆汝大般嚮往自由,比起兩個角色,他本人又多了份豁達和堅定。面對生命中的起跌,他說:「沒甚麼大不了!



  

「我孤獨但不寂寞」

歐錦棠是家中的么子,有兩兄一姐。理論上他的童年應該不愁寂寞吧!他說「不寂寞,但孤獨呢!」他解釋:「我的兄姐年紀比我大很多,對上的哥哥也大我八年。他不跟我玩,欺負我就有。家裡管教很嚴,不許我去街,小三亦只能在家玩,我無朋友。」雖然不能像其他小孩子般上街嬉戲遊玩,交朋結友,但是阿棠也沒有強求;反正,他樂得享受一人在家的時光,那兒是他獨有的遊樂場。「有貓有狗陪我玩,而且我有很多玩具,可以聽唱片,又有很多書看,不寂寞。」從小有貓狗作伴,阿棠笑言和動物相處得很好。只是,跟人相處有點難度?「我不慣跟相處,飲茶、飲喜酒,別的小孩到處走;我卻坐定定,亦不跟人說話。有人跟我說話,我會很憤怒,心想:『不要摸我,不要跟我玩,不要說我靚仔,不要跟我拍照……』我很討厭這些事。孤僻的性格由那時起。」

即使是親友,阿棠都「無面俾」。「不理人,鼓起腮。回家後,媽媽就會打次勁的。長輩權力大於一切,最慣常是不許吃飯,被趕出門。無依靠的感覺很可憐,但不覺得要反抗,打完嬲完就無事,那會像今天的人般惡?」阿棠打趣說不愛錫媽媽,因為她經常打他。但是,他心底裡是知道媽媽的愛的。「媽媽意外懷孕有了我,她不想多個擔子,故嘗試飲藥打掉我,不成功之下,我出生時體弱,雙腳是爛的,是藥煲,很淒慘!看中西醫看到小二,不敢穿短褲,要穿長襪,怕被人取笑。但我由始至終都沒有嬲她,她也不好受吧!我背著藥煲,她就背著我這個藥煲;要經常幫我茶藥膏,衣不解帶地照顧我。」父母對孩子付出的心血,孩子怎會感受不到?而與父親相處的時光,對阿棠來說更加印象難忘,意義重大。




「爸爸影響我很深」

「我小時候跟他相處的時間特別多。媽媽有空去打麻雀,爸爸洗完澡我就攀上他的大肚腩玩,鋏他的鬍鬚,抓他背脊,揼骨,我很樂意做。很親密,是很開心的親子活動。」阿棠提起兒時與父親的溫馨片段,心情顯得特別愉快。「爸爸工作很忙,但無論他多忙碌都好,都會帶我去郊外野餐。看粵語長片知道甚麼是野餐,原來我的家都可以這樣的,食物不算豐富,但很開心。爸爸又會帶我去沙灘玩沙,他願意付出時間給我,可以放下工作陪我玩。爸爸對我很好,我很愛錫他。」爸爸願意花時間陪伴,就足以令阿棠記得一輩子。「野餐不用多,很久去一次便夠。」阿棠對電影的愛好,亦受父親薰陶。「爸爸喜歡看電影,一星期有一、兩日,他放工後會帶我去看電影。我和他在戲院渡過了很多時間,關係亦由此建立。」

「他對我影響很大,我經常看著他怎樣對待他人。他對朋友很講義氣,而且說了就做,這些態度都入了我心,我不多不少也學了他。」除此之外,爸爸還教阿棠不要貪心。這個教導對阿棠的作用有多大,歐爸爸該始料不及。「家教嚴,說不可貪心,我就真是不貪,即使人家送過來都不要。」這種性格一直延續,就算面對險境阿棠也不改變。「有次我為《今日睇真D》去泰國拍外景,有當地勢力人士脅持我去見『大哥』,個個持槍,心想:『應該不能回去了』。去到一個豪華賭場,見到龍頭大哥。原來他們知道有香港電視台來拍攝,想見面而已。那個龍頭大哥叫我去輪盤買個他指定的Number,我說『無錢』,他說『我給你』,我不肯要,怎也不肯買。其實,那時候叫我做什麼,我都要做啦!但我就是不肯要。結果開盤,真是開中了那個Number,可以贏到很多錢。那大哥說:『我未見過人不貪錢,我好鍾意你。』他放我走。」



「不好的事會過去的」

阿棠的經歷驚險萬分,但很有啟發性。父母自小的教導對一個人有多大影響?值得深思吧!阿棠的爸爸不幸於阿棠就讀中一時去世,對阿棠的打擊很大。幸好,他沒有意志消沉。阿棠笑說:「受李小龍影響吧!又對宗教有認識,我信()的,只是家人不許我返教會,無信仰根底。」因為欠政府債務,家庭有破產危機,家人迷信問卜,想中彩票,但阿棠站到一邊不參與,他跟自己所信的神求:「不要讓我們中獎啊!」阿棠的理由是「中獎了,便沒有奮鬥目標,人應該要有奮鬥目標的。」最終沒有中獎,阿棠淡淡說:「結果不是過渡了嗎?沒甚麼大不了!只要將時間調快幾年,回看現在的困難,已經不再是問題。」「沒甚麼大不了」是阿棠的生活智慧。「我看書看得多,我愛看正面的書,內容總是說排除萬難去尋真理為依歸;給我啟發。」

阿棠小六獲解禁准去街,他跑到街坊福利會正式學功夫。問他辛苦嗎?他反問「哈!學功夫怎會不辛苦?不過,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肉體辛苦,都仍然快樂。」「我訓練有數,我家開肉食公司,小五小六已經幫家人搬運凍肉,送貨後才上學。」兩箱冰豬肉摃在肩頭上,摃到阿棠肩骨變形,左肩凸,右肩扁;但他不當一回事。「有份吃飯就要幫手做事。我不覺得辛酸,有很多小孩都同樣要打工『搵食』。我又不是『搵食』,我幫手而已。」艱難的時候,阿棠好似習慣了以豁達的思想迎向。那麼,困難對他來說有何意義?「有甚麼事是大不了的?任何不好的事情都會過去。要接受所有困難中的事,打拳打到傷了,打空手道,玩搏擊,痛那刻跟自己說:『痛,很好。感受到痛即是仍然生存,有機會好轉的,翻身再來。』不要鑽牛角尖,遇上困難或恐懼的事情,要面對。面對了,那就不再是困難了。」真正決志信主後,阿棠有進深一層的體會。「我曾經靠自己去面對很多事情,信主後發現,不用自己來,靠自己做不到很多,靠神就樣樣都做到;如果神准許。生活和我的技能都是恩典,是神給我的。但我未必可以面對全部問題,我信神自有方法替我解決。」 miu
 

 

我已經得了祕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本文初次刊登日期:2009年7月23日)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心靈共舞:媽媽‧愛‧繼續遊戲



  

言道“勤有功,戲無益”,但近年流行的Playgroup已告訴我們遊戲對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我們肯定兒童天生愛玩,要讓兒童“從遊戲中學習”。既然“玩”是那麼自然的事,“玩”自然也是父母和子女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竅門。我嘗試跳離“遊戲對提升兒童各項發展的功能”這個利害層次,跟大家分享我如何從“愛”出發跟兒子玩的經驗。

我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十六歲和十八歲。他們年幼時,我幫他們沖涼,趁機跟他們玩水和浴室可以玩的遊戲。

  1. 我給他們一些冰粒,讓他們感受冷熱的對比之外,也讓他們將冰粒放進浴缸中。他們最愛看冰粒融掉的過程,他們感到好奇,就足夠了;我不用解釋水的三態。直至有次他們問我,我才跟他們一起做冰粒,知道水放進雪櫃的冰格會變成冰了。

  1. 放他們入浴缸,給他們一些finger paint顏料,讓他們用手指在浴室瓷磚上畫畫,畫完後為畫作拍照留念。大家不時翻開來看,又能開心地回味。這種浴室畫清洗方便,用水一沖就乾淨了。每逢上洗手間,兒子們見到浴缸旁的瓷磚牆,便會思考下次畫甚麼?



 其實,平凡家庭生活也可以創造出多樣化的遊戲來:

 帶他們出去公園散步時,我會給他們一些任務,例如尋找蝸牛出沒、尋找五塊据齒狀樹葉等,我可以靜靜散步時,他們又可以四周觀察和玩,大家都開心!

 出外旅行時,我會和他們玩拍照遊戲。我們先以雙手手指變成四方相機,用此相機以360度看看這裡有哪個人或哪件物件最吸引自己,用“相機”拍下來。接著,問孩子:“你猜猜我的照片裡拍了甚麼?”孩子可以問:“是人還是物件?”只可以回答“是”和“不是”,要老實回答。請他們猜猜,或可以繼續發問,讓孩子以問題抽絲剝繭,直至找出答案。他們從而增加認識彼此的喜好,增強溝通技巧。這遊戲連道具也不需要,其實玩,有時可以很簡單。

 當他們升小學,戶外活動更多。我怕曬,又不喜歡運動,所以游水、打波、露營、踩單車、沙灘足球等,就交由爸爸去安排。我就在旁遞水遞毛巾,和打點冷飲及美食。對於安排美食,我有時會給他們一些趣味,例如在公園吃三文治,除正路餡料如煎蛋、芝士、蕃茄等,我又試過準備M&M朱古力豆夾麵包,把山竹牛肉切片夾麵包吃,罐頭忌廉湯和四方果啫喱就用來塗麵包。這樣的三文治賣相確一流,味道方面,因為好玩、有趣,大家都覺得好好味啊!


 到現在,要跟家中兩個性格和嗜好不同的青少年玩遊戲,就要花點心思。我會玩一些不需思考和太高智慧、但又充滿刺激的桌面遊戲,例如“德國心臟病”;令煩惱甚多的少年人有輕鬆忘我的時候。玩完一起入廚房煮糖水,在自然的情況下談談他們最近的開心事或不愉快事情。玩,對我現階段來說,已轉化成為傾訴前的情緒準備。


 

我相信幫助孩子身心成長,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陪著孩子一起遊戲的人。遊戲只是一個平台,給孩子與父母共處空間才最重要。

現今普遍父母因生活壓力大而減少與子女玩遊戲的時間,又或者以為子女升高小,功課多,就不應玩太多。然而,從我接觸過的兒童明白到,不論子女讀哪個年級,都渴望跟父母開心地玩樂。他們需要平衡繁重的學業,也希望藉此讓父母關心自己的需要。父母在子女的心中永遠是最重要的人,盼望父母能珍惜與子女一起的年日;把握與子女的玩樂時光,讓子女愉快的童年回憶中有你!


     陳芝瑛
資深兒童事工工作者
兒童及合家歡節目製作人